Mini-Cube (2×2×2 Rubik's Cube) SpeedCubing & Blindfold Cubing

【二階 2x2x2 魔術方塊 速解與盲解公式】



.方塊簡介》
Intorduction
 


《一.基本知織》
Basic Knowledge
 


《二.速解方法》
SpeedCubing
 


《三.盲解方法》
Bilndfold
 


瀏覽建議使用解析度 : 1024 x 768

.方塊簡介》


  魔術方塊(Rubik's Cube)是一項常見的益智玩具遊戲,近來日漸普級,世界各國都有許多的魔術方塊專業玩家與高手。魔術方塊的種類相當多變,一般有最常見的 3x3x3Rubik's Cube),還有迷你型的 2x2x2Mini-Cube), 4x4x4Revenge Cube),5x5x5Professor's Cube),還有其他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魔術方塊,甚至有些魔術方塊的形狀未必是六面正方體,而可能是四面體金字塔形、正十二面體……等等,十分多樣化,想要知道更多的話,這個網站《 Jaap's Puzzle Page 》裡面有各類型的益智方塊介紹。

  至於魔術方塊的解法研究也是相常熱門,一般常見的 3x3x3 Cube 解法就有好幾種,如:傳統的 Layer By Layer(LBL) Method,由底面開始一層一層逐步完成的解法,還有最多玩家所使用的 Fridrich's CFOP Method,目前世界紀錄的前幾名保持者,也都多半是使用CFOP解法,以及其他像是 Lars' MethodCorner-First ……等解法,通通都是由全世界的頂尖方塊玩家所嘗試、研究、發明與改良出來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獨特解法。此外,尚有許多適用於盲解(Blindfold Cubing)的各類應用公式,如: Corner Orientation (CO) Edge Orientation (EO)Corner Permutation (CP)Edge Permutation (EP),使用此一解法可以在經過一段時間觀察與記憶之後,即使矇住雙眼也能順利還原解好魔術方塊。這些解法均是各有其優劣,想深入研究的話,大部分的資料在一般的網路上四處可見,這裡就不一一明。

  接下來所要介紹的真正主角,就是『二階 2x2x2 魔術方塊』,又常稱為:迷你方塊 Mini-Cube,或者是 2×2×2 Rubik's Cube

  二階魔術方塊 Mini-Cube (2×2×2 Rubik's Cube) 3x3x3 魔術方塊 (Rubik's Cube) 的一種簡化變形,無論是其製造結構或是轉動組合的複雜度都比 3x3x3 Cube 來得簡單容易。 2x2x2 Cube 的構造十分簡單,外部的形狀是正方體(正六面體),各自是由八個方位的八個角所組合而成。而方塊的轉動方法,就是藉由部構造的精巧設計, X, Y, Z 三個在三維空間中相互垂直的轉動軸向,使得上下左右前後的六個面,每一個面都可以自由轉動。因此,當某一面開始轉動時,在方塊的外部,位於該層上面的四個角就會隨之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而在對面的另一層上,保持不動的其它四個角,便將與其生旋轉移位的效果。所以,八個角之間都能相互的交換移動位置 (Permutation),同時,每一個角還有三種不同的轉動方向變化 (Orientation)2x2x2 Cube,一個看似十分簡單的基本構造,然而,即使如此,往往一般人或是不常接觸魔術方塊的初學玩家,恐怕還不太容易在短時間之將一顆轉亂的 2x2x2 Cube 還原呢。

 

 

 


   將一顆 2x2x2 Cube 的六個面展開來,攤開放平之後,所呈現的樣貌,如下圖所示:
 

 

 

 

 

 

 

 

 

 

 

 

 

 

 

 

 

 

 

 

 

 

 

 

 

 

 

 

 

 

 

 

 

 

 

 

 


  一顆解好還原的 2x2x2 Cube,六個面都有 2x2 四格可轉動的色塊,且各面四個格子的顏色都是相同的。
(如上圖:前黃,後白,左藍,右綠,上粉紅,下紅)




 

<< BACK  NEXT >>

《一.基本知識》


  一般常見的二階魔術方塊(以下簡稱為:2x2x2 Cube)解法,是延襲 3x3x3 Rubik's Cube 的基本解法,再加以簡化改良而成。一個 2x2x2 Cube 一般可被視為與 3x3x3 Cube 之中的八個角塊類似,因此只要是能解出 3x3x3 Cube 的方法,必然也一定可以用來解 2x2x2 Cube,一般比較常見的解法是 Layer-by-Layer(LBL) Corner-First

  已經有人用數學計算證明出來,一個隨意轉亂的 2x2x2 Cube,即使是最複雜的狀況,仍可以在14步之 (11步之,若將某層做180度的旋轉仍算一步),就能將其還原回到六面同色的原始狀況。也就是,如果我們知道每一種方塊排列組合情形的最短路徑,那無論如何,最多就只需要花11步的正確轉動步驟,就可以解好一顆被任意轉亂的 2x2x2 Cube

  不過,我們人類通常一般需要利用觀察、記憶與推演來解方塊,因此,在短時間之,不可能像電腦那樣,每次都找出最少步驟 (最短路徑) 的最佳解法 (Optimal Solution)。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某些比較容易觀察,而且操作方便的解法。

  一般常見的 LBL 解法,解好第一層(底層)平均需要轉動10個步驟左右;解頂層的CO則需要花6~8步,如遇到lucky的情形時則可跳過不必作,所以平均大約5~6步;最後,解頂層的CP 要花9~11步,且有六分之一的機率可以碰到lucky不必作。因此,使用 LBL 方法來解 2x2x2 Cube,大約計算起來,平均需要花20~30步。

  另外,尚有其它類型的解法,大多方法均為 3x3x3 Cube Corner-First Method 的應用。 Corner-First的解法,顧名思義,就是先完成 3x3x3 Cube 的八個角落(Corner),然後再解 3x3x3的邊。然而,若將 3x3x3 Cube 的八個角解好之後,其實就相當於已經解出 2x2x2 Cube。因此,使用 Corner-First Method 來解 2x2x2 Cube 所花的步驟會比 LBL 的方法少。(平均約在20步左右完成)

  以下所要介紹的 2x2x2 Cube 新解法,主要就是分成『速解』與『盲解』兩大部分。此一解法類似之前網頁中所提的 Corner-First 方法,主要參考了其中的三大步驟架構,然而,各個解法步驟的次序,將隨著速解與盲解的需求不同,而有所更動及改變,且各個部分 Algorithm 也將會有所新的改良與變化。首先介紹速解方面:

新式速解方法 2x2x2 Cube SpeedCubing Method 將分成三大步驟:

  1.Corner Orientation (CO):第一步驟,使各角的轉向對齊,簡稱『對齊轉向』 (平均4~5步,最多6步)
  2.Layer Separation  (LS):第二個步驟,使上下兩層分離,簡稱『上下分層』 (平均3~4步,最多5步)
  3.Corner Permutation (CP):最後一個步驟,各角回歸定位,簡稱『各角定位』 (平均7~8步,最多11步)

  整個解法的轉動步驟過程,如以上所列,平均不到20步就能完成。(註:對於已經完整了解並熟記所有的 case 解法而言)

  下一章的容將會仔細地把每一個步驟的細節一一解釋清楚,明各種 case 的解法 (公式&手順)。第一步驟是CO,基本必備的8個 case 與其鏡像解法是要一定知道的,所有 case 的解法都只有 3~5 步,只有一個 6 步;第二步驟最簡單,參考網站甚至自己研究也就會了,而重點是在『如何快速觀察』。最後一步 CP 的部分,則有點類似 3x3x3 Cube CFOP 解法中的 PLL 步驟,只不過改成是上下兩層同時一起做,解法公式也相當簡單好記。所有的詳細容將會在後面完整明。

  接下來,第二個部分是盲解,主要基本的概念也是承襲 3x3x3 Cube Blindfold 的系統公式,分成 CO CP 兩個步驟。不過,其中有許多新的改良公式,只能適用於 2x2x2 Cube,比原來 3x3x3 Cube 所使用的解法更短、更順、更快。而且,盲解部分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新加入了一開始就要判斷類型的觀察步驟,將方塊先『定位』成固定的始狀態,再來進行觀察、記憶的動作,以便配合新改良的解法。

  當然,此盲解方法的操作步驟,會用到新的速解公式,新的觀察記憶模式與新的解法步驟,兩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承。

  (因此,要學此盲解方法前,你得先學會新的 2x2x2 Cube 速解方法才行,這是一定要的啦 ^_^

新式盲解方法 2x2x2 Cube Blindfold Cubing Method

  1.記憶部分(Memory-part Algorithm
    (1)始定位(Initial Type-Setting :判斷類型,將方塊始定位(共七大類型,判斷與記憶相當容易)
    (2)記憶CP(CP-Memorizing  :記憶上下兩層各個角的位置(共 6 x 4 = 24 種組合,上下層都要記)
    (3)記憶CO(CO-Memorizing  :記憶上下兩層每個角的轉向(可化簡成 [+M, -N] 數字與符號的配對組合來記憶)

  2.盲解部分(Solution-part Algorithm
    (1)還原CO(CO-Solving):根據所記憶的數字符路配對組合來還原 CO
    (2)上下分層(LS-Solving):根據分類的類型來做上下層的定位
    (3)還原CP(CP-Solving):與速解方法的 CP 解法相同,相當簡單

  以上是整個盲解的還原步驟及順序,平均大約只需要40幾步左右,唯有『超神速』方能形容。
  (後面將會有完整的估算,目前暫時大略粗算如下:CO 最多花 8 + 8 + 11 步,分層 5 步,CP最多 11 步。)

  所需要的觀察記憶項目,可簡化為五件事情,配合特殊口訣的幫助,記憶的時間,熟練之後可在十幾秒之就能完成,還原的時間,在記憶完整不忘的情況之下,也能達到平均 sub-20 的水準。經過反覆練習數次之後,整個盲解過程總共所花的時間,將不到一分鐘,甚至更快。 個人經驗:玩不到一個月,日前水準已達平均大約只需三、四十秒,且有相當高的成功率。)

  當然囉,做任何事都一樣,熟能生巧,一開始是得花不少工夫來練習的,而且,最後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是否能突破更高境界的水準,就有待大家一起來玩玩看了。

  以下就是所有解法的完整介紹。




 

<< BACK  NEXT >>

《二.速解方法》
 

 0.簡介:


  要學習速解的基本條件,首先就要對 2x2x2 Cube 六個面的顏色方位配置有所了解。以個人習慣所使用的方位而言,是把紅色當成底面,黃色在前,形成上粉紅(or/)下紅,前黃後白,左藍右綠的定位配置。(如下圖)

  以下所有的介紹明,為了不使讀者生誤會,全部都將以『粉紅』色當成頂層,『紅』色當成底層,請配合自行需求來參照。若是初學者(或是想要砍掉重練),建議您可以使用與本方法相同的顏色配置,因為接下來的方法明,尤其是盲解方法,當中會有不少應用到顏色方位配置的口訣,也都是會按照此一『前黃後白,左綠右藍,上粉紅下紅』的定位配置情形。
 

2X2X2 Cube 始定位
六面的顏色配置

轉動
(上層順時針轉90度)

轉動 U2
(上層旋轉180度)

轉動 '
(上層逆時針轉90度)

 

 

 

 

 

 

 

 

 

 

 

 

 

 

 

 

 

 

 

 

 

 

 

 

 

 

 

 

 

 

 

 

 

 

 

 

 

 

 

 

 

 

 

 

 

 

 

 

 

 

 

 

 

 

 

 

 

 

 

 

 

 

 

 

 

 

 

 

 

 

U2

 

 

 

 

 

 

 

 

 

 

 

 

 

 

 

 

 

 

 

 

 

 

 

 

 

 

 

 

 

 

 

 

 

 

 

 

 

 

 

 

 

'

 

 

 

 

 

 

 

 

 

 

 

 

 

 

 

 

 

 

 

 

 

 

 

 

 

 

 

 

 

 

 

 

 

 

 Original 2x2x2 Cube : Up-Pink Down-Red Front-Yellow Back-White Left-Blue Right-Green


  方塊基本轉法的符號標記(Notation & Mark):
 

 


 一些常用的簡單標示符號:

 U :頂層順時針旋轉90 (Clockwise)
 U' :頂層逆時針旋轉90 (Counter-Clockwise)
 U2:頂層旋轉180

 R :右面順時針旋轉90度
 L :左面順時針旋轉90度

 F :正面順時針旋轉90度
 B :背面順時針旋轉90度

 D :底層順時針旋轉90度

 x :將正面向上方旋轉90度(由右面方向看過來,方塊為轉時針方向旋轉)
 y :將右面朝前方旋轉90度(由U面朝下方俯看,方塊以轉時針旋轉)
 z :將頂層往右方旋轉90度(由F面向正前方看,方塊以轉時針旋轉)
 




 

<< BACK  NEXT >>

 1.對齊轉向:
 

 Step Corner Orientation (CO)
 

(底層)

(頂層)

 

(底層)

(頂層)

 

 

 

 

 

 

 

 

 

 

 

 

 

 

 

 

 

 

 

 

 

 

 

 

 

 

 

 

 

 

 

 

 

 

 

 

 

 

 

 

 

 

 

 

 

 

 

 

 

 

 

 

 

 

亂七八糟的
方塊

Randomly-Scrambled
2x2x2 Cube

 

各角轉向對齊

Corner Orientation (CO)


  一個隨意轉亂的 2x2x2 Cube,六個面都是五顏六色,形成雜亂無章的排列組合。想要將其重新還原解好,就要從亂七八糟的各色組合當中進行觀察,進而發現其規律,找出其顏色配置的原理。

  首先,有一個基本的發現,方塊八個角當中,每一個角都有三個顏色的面。而且,同一個角對不可能同時出現相對面的顏色。(比如對沒有一個角的三個面會同時有黃色,又有白色出現,因為當方塊還原時,黃色面與白色面是前後相對的。同理,紅色與粉紅色也是上下相對的,藍綠兩色則是左右相對。)因此,方塊其中的四個角有紅色的面,代表等到方塊解好完成之後,這四個角必然將位於底層,另外則有四個角有粉紅色的面,屬於頂層。

   因此,第一步驟的目標,就是將轉亂之後的方塊重新對齊,將相同顏色的色塊轉向聚集在一起。而觀察的重點,就是仔細尋找所有紅色面與粉紅色面的配置情形(如上圖所標示的『』號位置)。此一步驟的目的,是將所有的紅色面與粉紅色面聚集在上下兩側相對的面,使得八個角當中所有的紅色與粉紅色,不是面朝上,就是面朝下。

  進行觀察的時候,會發現每一種方塊的排列組合情形,各個面都會散布著數個不等的紅(粉紅)色,而所有的方塊的組合,可以被歸類成十幾個不同的家族。每一類的家族都有其獨特的解法,且各個家族的彼此之間,也互有相關的聯繫存在。隨後的進階部分將會有完整版本的家族總表總整理,列出所有方塊組合的相關圖表,以及各種組合的最佳化轉法。

  然而,一般的初學者則只需要先了解前面幾組比較常見家族的基本解法即可,就能相當輕易地做好第一步驟(CO),各角的對齊轉向。(見下表)


 一般常見的8組CO基本解法(務必熟記):            8 General Cases : Famaly A~G
 

  

+A0

+B0

+C0

+D0

+E0

+F0

 G0

+K0

 

 

 

 

 

 

 

 

 

 

 

(

)

 

(3)

 

 

 

 

 

 

 

 

 

 

(

)

 

(3)

 

 

 

 

 

 

 

 

 

 

 

 

 

(3)

 

 

 

 

 

 

 

 

 

 

 

 

(3)

 

 

 

 

 

 

 

 

 

 

 

 

(4)

 

 

 

 

 

 

 

 

 

 

 

 

(4)

 

 

 

 

 

 

 

 

 

 

 

(4)

 

 

 

 

 

 

 

 

 

 

 

 

 

 

(6)

 

 

 

 

 

 

 

 

 

 

 

 《解法》

LU'L'

F'L'F

F'L2F

L2UL

L2F2UF

LF2U'L'

RU'RB

L'ULF'L2F

  

-A0

-B0

-C0

-D0

-E0

-F0

 G2

-K0

 

 

 

 

 

 

 

 

 

 

 

(

)

 

(3)

 

 

 

 

 

 

 

 

 

 

(

)

 

(3)

 

 

 

 

 

 

 

 

 

 

 

 

 

(3)

 

 

 

 

 

 

 

 

 

 

 

 

(3)

 

 

 

 

 

 

 

 

 

 

 

 

(4)

 

 

 

 

 

 

 

 

 

 

 

 

(4)

 

 

 

 

 

 

 

 

 

 

 

(4)

 

 

 

 

 

 

 

 

 

 

 

 

 

 

(6)

 

 

 

 

 

 

 

 

 

 

 

 《解法》

R'UR

FRF'

FR2F'

R2U'R'

R2F2U'F'

R'F2UR

L'UL'B'

RU'R'FR2F'

  上表所示,就是幾種排合組合情形的例子。在此,所有的紅色面與粉紅色面將一視同仁,看做是一樣的,當成同類;而其餘的四種顏色就不必在乎,看成是圖中的灰色則可,並不重要。此八大類型有一個相同的共通點,都是恰好有一個面是由三個紅色(與粉紅色)所組成,如同L形。若將此面轉到下方當成底層,那麼此時頂層的紅色(與粉紅色)的排列組合情形,就會有上表所列出的八種類型。

  以上的八種方塊排列組合情形,還有各自的反面鏡像,一共是16組case,就是前八個組家族(A族、B族、G族,還有K族)的代表,它們都是該家族成員中,『對齊轉向』所需要花的步數最少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型態。

(註:各圖示上方的標示名稱,即為該成員的家族與代號名稱。
   各圖示的左上角 ( ) 的數字,即為該解法所需的轉動次數。
   各圖示底下所列的轉法公式,即為該情形的還原解法。)

  也就是,之後該家族其餘成員的解法,都可以經由特定的轉換之後,再利用上述這些代表的基本解法來輔助完成。

  舉例來,A組家族的成員,一共有八個,如下表所示:
 

  

+A0

+A1

+A2

+A3

 

 

 

 

 

 

 

 

 

 

 

(

)

 

(3)

 

 

 

 

 

 

 

 

 

 

(

)

 

(4)

 

 

 

 

 

 

 

 

 

 

 

 

 

(4)

 

 

 

 

 

 

 

 

 

 

 

 

 

(4)

 

 

 

 

 

 

 

 

 

 

 

 

 

 《解法》

LU'L'

U' + LU'L'

U2 + LU'L'

U + LU'L'

  

-A0

-A1

-A2

-A3

 

 

 

 

 

 

 

 

 

 

 

(

)

 

(3)

 

 

 

 

 

 

 

 

 

 

(

)

 

(4)

 

 

 

 

 

 

 

 

 

 

 

 

 

(4)

 

 

 

 

 

 

 

 

 

 

 

 

 

(4)

 

 

 

 

 

 

 

 

 

 

 

 

 

 《解法》

R'UR

U + R'UR

U2 + R'UR

U' + R'UR


  由上表可知,所有A族的成員,都可以在轉動一步之(U或U2或U')轉換成A0的形式。因此,除了+A0、-A0本身是3步(最佳解)之外,整個A族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在4步之完成『對齊轉向』。同理,其餘B、C、D……G家族成員也全都可以利用如此這般的解法。

  除此之外,尚有其餘數類家族的排列組合情形,遇到非前八家族成員的時候,又該如何處理呢?

  然而,無論是碰到什麼樣的排列組合,所有的情形都可以靠著本身最多只需轉動兩步,就能轉換成前面所列出的八組家族成員。而藉由此一轉換之後,便可以套用相同的解法,在短短數步之就完成對齊轉向。練習活用前八家族的代表解法之後,所有的組合情形都可以被證明在七步以完成對齊轉向,只要你選擇的路徑是最佳化。

(註1:所有case都可以在兩步之換成A~G家族成員,再進一步轉換成其代表,最後套用4步以的公式,N<2+1+4=7)
(註2:只有兩類家族會使用K家族來做轉換,而其轉換均只需要一步,因此,N=1+6=7)

  因此,到目前為止,標準的『對齊轉向』(CO)的解法步驟可以整理為:
 

 


 (1)先觀察方塊是否有某個面恰好由三個紅(與粉紅)色所形成,此時便將此面朝向底層。
 (2)若遇到不屬於前8家族的組合情形,就先設法使用最短的步驟轉動方塊,
    使得三個紅色(或粉紅)角聚集到某一面,就能使方塊轉換成為前8家族的類型。
 (3)判斷方塊屬於哪一家族的類型,並使用該家族的解法來還原對齊各角的轉向。
 


  到此,第一步驟『對齊轉向』解法的基本原理已經完備,無論是遇到任何case應該都可輕鬆地迎刃而解。

  然而,實際上所有方塊組合的最佳解都可在六步以就能完成對齊轉向,因此,想要每種組合都使用最佳解法,就要再進一步認識其餘更多的家族類型,不過,這就得多花一些工夫做更深入的分析。同時,步驟較少的解,也未必就是轉動最順手、最快速、最容易觀察的解(註:為了加速,必須還要再進一步考慮接下來第二步驟的觀察)。由於以上的兩個原因,為了使CO達到更好的效率,之後進階部分將針對不易觀察的例子(如Q類)進行觀察判斷分析,以及針對轉動較不順手的解法進行新的公式改良,該部分適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玩家;若覺無此必要,可自行跳過該章節,不會影響未來的解法介紹。



 

<< BACK  NEXT >>

 2.上下分層:


 Step Layer Separation (LS)


   完成CO之後,我們已經將所有的紅色面與粉紅色全部聚集到上下兩層,遙相對應。接下來的第二個步驟非常簡單,就是將方塊切割分離成顏色獨立的上下兩層,使得上層的四個角全是由粉紅色組成,而紅色的四個角則全在下層。

  此一步驟十分容易,各類型的解法都相當簡單,幾乎無需太多的明,所有類型的解法如下所示:
 

(X型)

(X型)

 

 

 

 

 

 

 

 

 

 

 

(

)

 

 

 

 

 

 

 

 

 

 

 

 

(

)

 

《解法》

R2 U2 F2


  上下X型的觀察重點:對齊上下兩層『』號的位置,若上下不同色,就轉 U (or U'),移到上下同色的位置來解。
 

(2 Pairs

(X型)

2P

 

 

 

 

 

 

 

 

 

 

 

(

)

 

 

 

 

 

 

 

 

 

 

 

 

(

)

 

《解法》

R2U'R2U'R2


  此型的重點在於觀察『』號位置的顏色,如上下異色,則使用上述的公式,口訣為:『』(圈負圈負圈)
                    ,如上下同色,則將U'改為U,即:『』。

(2 Pairs

(2 Pairs

2P

 

 

 

 

 

 

 

 

 

 

 

 

(

)

 

2P

 

 

 

 

 

 

 

 

 

 

 

 

(

)

 

《解法》

R2


  (沒什麼好的,這個不會的去撞牆吧……
 

(L型)

(L型)

 

 

 

 

 

 

(

)

 

 

 

 

 

 

 

(

)

 

《解法》

R2 U' R2


  上下兩層異色的『』位置,安排兩者一左一右放置,如:上層前左,下層前右,即上述公式。
  另外,尚有其它三組鏡像:
    上層前右,下層前左:R2 U F2
    上層後左,下層後右:R2 U'R2
    上層後右,下層後左:R2 U'F2


  到此,第二步驟已然完成。上下兩層已經呈現出頂層四面全是粉紅色,底層四面全紅的狀態。八個角的轉向均已對齊上下兩面,且頂面(與底面)四個角的顏色亦相同。因此,就只剩下最後一個步驟,便可大功告成了。



 

<< BACK  NEXT >>

 3.各角定位:


 Step Corner Permutation (CP)
 

(底層)

(頂層)

 

《完成》

DONE

 

 

 

 

 

 

 

 

 

 

 

 

 

 

 

 

 

 

 

 

 

 

 

 

 

 

 

 

 

 

 

 

 

 

 

 

 

 

 

 

 

 

 

 

 

 

 

 

 

  最後這個步驟,就是要把上層(與下層)四個角的位置進行換位的動作,使其各自恢復原位回歸到原來的排列方式(前黃、右綠、後白、左藍)。最後這步換角 (CP) 的動作,要上下兩層一起觀察,並同時一次完成。每層四個角的排列方式一共有6種,旋轉的方向則有4面,總共就只有24種組合。

  首先,我們就來瞭解各種排列組合的特徵與觀察方法,並提供口訣輔助記憶。
 

黃色相連

綠色相連

白色相連

藍色相連

對角互換

 

 

 

 

 

 

 

 

 

 

 

 

 

 

 

 

 

 

 

 

 

 

 

 

 

 

 

 

 

 

 

 

 

 

 

 

 

 

 

 

 

 

 

 

 

 

 

 

 

 

 

 

 

 

 

 

 

 

 

 

 

 

 

口訣:黃
(Yellow)


(Green)


(White)


(Blue)


(Silver)


(Gold)

  上表所列的6種CP排列組合情形,各自出現的機率都是1/6。以『黃色相連』為例,若相連的兩個黃色面位於前方,就簡稱為:『前黃』。因此,第一種『黃色相連』的排列方式就有『前黃』、『後黃』、『左黃』、『右黃』等四個方向。同理,其餘的綠、白、藍三色相連的情形,也是使用同樣的命名方法。

  此外,四面中的各角顏色互不相鄰之時,就是所謂的『對角互換』情形,為了方便起見,因此就以『左黃右白』的那一面為主,將該面稱為『銀色』,因此就有『前銀』、『後銀』、『左銀』以及『右銀』四種。

  最後,至於四角歸位的情形,四面的顏色均已相連,此時,仍是以黃色面為主,但不再稱之為黃色,而是改稱其為『金色』,以避免與之前『黃色相連』的組合所搞混。因此,四角歸位的『金色』組合,自然也有『前金』、『後金』、『左金』、『右金』等四種不同的方向變化。

  所以,我們就以此六種顏色:『黃』、『綠』、『白』、『藍』、『銀』、『金』的口訣,來代表六種不同的角排列情形,再加上輔以『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變化,就能將所有的24種CP類型,各自給予其新的命名方式來一一取代,以便於快速觀察與還原。

  了解上下各層所有的24種CP排列組合情形之後,以下就列出各種類形的CP解法公式:
 

黃色相連+黃色相連

上黃(or綠白藍)+下銀

上黃(or其它色)+下金

 

 

 

 

 

 

 

 

 

 

 

 

 

 

 

 

 

 

 

 

 

 

 

 

 

 

 

 

 

 

 

 

 

 

 

 

 

 

 

 

 

 

 

 

 

 

 

 

 

 

 

 

 

 

 

 

 

 

 

 

 

 

 

 

 

 

 

 

 

 

 

 

 

 

 

R2UR2 + U2 + F2UF2

RU'R + F2 + R'UR'

x' + RU'R U2 R'FR U2 R2

『上銀下銀』

『上銀下金』

『上金下金』

 

 

 

 

 

 

 

 

 

 

 

 

 

 

 

 

 

 

 

 

 

 

 

 

 

 

 

 

 

 

 

 

 

 

 

 

 

 

 

 

 

 

 

 

 

 

 

 

 

 

 

 

 

 

 

 

 

 

 

 

 

 

 

 

 

 

 

 

 

 

 

 

R2 F2 R2

RU'R'U' + F2 + U'RUR'U + F2

U/U'/U2 or DONE

 

 


 如上表:

  第一類,上下層兩色相連的情形:將相連面移轉到前面來解,這是最佳手順。
   另外,也可以倒轉180度,反過來將相連面移到背面來解,兩個方向都要熟練才會解得快。

  第二類,一層某色相連,一層均不相連(銀):仍是將相連面移到前方執行。
   前半段與後半段都是 FSC,重點在於轉 F2 時,重心要放在後面的 B 層,F2 就會很好轉。
   (包含上下層互換,與左右對調,一共有四種鏡像公式,最好全部熟練)

  第三類,某層為金色,其實就相當於 3x3x3 PLL : N3『換三角』公式。由於只有二階,使得手順更容易操作。
   (也需要練習倒轉解法,可以省去許多換手操作的時間)

  一金一銀類型:步驟最多,但不難記,且相當順手,雖然出現機率不高,但仍要熟練。

  最後,『上銀下銀』與『上金下金』,超簡單,不必多
 

 



  到此,整個 2x2x2 Cube 的新式速解方法已經全部介紹完畢。

  所有的解法都不會太難記憶,第一步驟以八大家族公式為主,第二步驟直接自行理解即可,最後步驟只有一個 case 需要超過十步,其餘都相當容易上手,只要多勤加練習,進步將會相當快速。

  一開始的初學者先以熟記解法為主,等到上手之後,就可開始加強觀察能力,初期先以 sub-20 為目標,等到進入 sub-10 之後,便已達一流水準。 屆時若想再更加精進,就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進階技巧。

  進階部分的技巧其實主要就是分為兩大類,一是觀察,二是手順。首先要全面了解所有方塊的組合情形,才能在最短的時間之作出最快的判斷。接著,要減少『換手』的動作,除非不得已或是必要的情形,否則,僅量以不換手為原則。因為,每換一次手,至少就會造成延遲半秒鐘以上,相當不划算。當需要觀察背面的顏色,或是要轉換到方塊背面來執行時,可以透過將某一面旋轉180度來達到目的,節省換手的時間。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能忘記,一定要善加利用15秒的前置觀察時間。 2x2x2 Cube 的速解是相當短期的競賽遊戲,其決勝重點,其實就在一開始的觀察,觀察結果所獲得的資訊,往往是影響成績好壞的最大因素。

  (最後,玩 2x2x2 Cube 其實也算是有些許運氣成份的遊戲,不過,切記不要貪圖掛念一時 lucky 所創下來的記錄,這完全不代表什麼,最終極的目的是務求每一次的結果平均水準的提升,這才算是有意義的進步,對真正的實力才有所助益。)



<< BACK  NEXT >>

《三.盲解方法》
 

  0.盲解原理介紹
 

 


  上一個章節介紹的是2x2x2 Cube的速解,學會速解2x2x2 Cube之後,相信大家對於魔術方塊應該有更深入的認識了。這裡就不再多了,跳過介紹的部分,直接進入主題。

  在開始正式介紹之前,當然就先要解釋一下盲解方法的原理。

  首先,我們需要將方塊的八個角編號。(如下圖)

  上層四角,從左前方開始,依逆時針順序依次編號:1~4號,相對應下層各角則編號:5~8號。
 

 

  4●←--
       
--→●2  
  8●←--
       
--→●6  

  1號.上層前左(粉紅黃藍)  5號.下層前左(紅黃藍)
  2號.上層前右(粉紅黃綠)  6號.下層前右(紅黃綠)
  3號.上層後右(粉紅白綠)  7號.下層後右(紅白綠)
  4號.上層後左(粉紅白藍)  8號.下層後左(紅白藍)


  有了編號之後,每一個角都有了自己該有的『正確位置』。然而,在每個位置上,每個角還有三種不同的轉動方向變化:第一種是紅(粉紅)色向上(下),也就是原本的正確轉向,此外,還有順時針轉動90度,與逆時針轉動90度的兩種情形,我們也將這三種情形進行編號,用(0,+,-)這三種符號來各自代表的每個角的方位轉向情形。
 

正確的轉向

順時針旋轉

逆時針旋轉

 

 

 

 

 

 

 

 

 

 

 

 

 

 

 

 

 

 

 

 

 

 

 

 

 

 

 

 

 

 

 

 

 

 

 

 

 

 

 

編號:『0』

編號:『+』

編號:『-』


  當我們把方塊任意轉亂之後,想要再次還原,自然就要先知道每一個角所改變的『位置』與『方向』才行。因此,盲解開始之前的觀察,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之,把這些資訊記憶下來。一般常見的記憶方法,就是用一連串的幾個數字與符號(或圖形)來代表各角位置與方向的變化。

  假設今天有個轉亂的情形是:1號角(粉紅黃藍)跑到4號位置,2號角跑到6號位置,3號角跑到5號位置……等等。同時,1號角順時針轉90度,2號角則逆時針,…… 這一連串下來,我們可能要記憶『8個角的位置』,與『8個角的方向』,如果用最基本的數字符號來輔助記憶,就是要記住8+8=16件事情。

(例如:按照8個角的編號順序1234 5678
    記憶各角移動位置:『6481,3257』(代表每個編號位置目前是哪一個角)
    記憶各角轉動方向:『+-0+,-0+-』(代表每個編號位置目前的方位轉向)

  當這些數字全部記到腦海裡之後,就算閉上眼睛,我們也可以從中推算出目前方塊的『長相』。因此,接下來只要靠著一些特定的步驟,我們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慢慢還原整個方塊了。

  以上所介紹的基本記憶方法,通常分為CO與CP兩個部分,也就是拆成兩個階段來盲解,先把8個方塊的角度還原(CO),然後再還原各角的位置(CP)。(如果我們先解CP,先把角的位置調換回來,那麼各角的位置順序就與原來不同了,而我們所記憶的各角方向,卻是按照位置調換之前的順序所排列,如此一來,就變得相當困難,因此,通常都是先做CO,再做CP。)

  至於還原的解法,通常就是利用一些小技巧,比如:有一個步驟是這樣子的:『經過此一步驟轉動之後,角A將與角B互換位置,而其他角的位置與轉向則完全不變』;另外,又有某一個步驟的功用,『是將角A的方向做順時針旋轉,且同時角B則是做逆時針旋轉,而其餘的角的方向與位置則仍然不變。』由於方塊各角的位置與方向都已被熟記到腦海中,因此,即使是閉著眼睛不看,只要利用類似這樣的一些小公式組合,經過好幾次重覆套用之後,我們就可以將轉亂的方塊一一盲解還原了,這就是方塊盲解方法中最基本的原理。

  一般而言,使用基本的『CO+CP盲解法』已經相當簡單且容易理解與實行,然而,它還是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要在短時間記憶16個數字與符號,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是否有什麼其它辦法,使得需要記憶的資訊可以變少一點呢?再者,用CO+CP盲解方塊,所需要的轉動次數太多了,通常平均步數超過六十幾步,因此,是不是還有更簡單的方法,或者是簡化版、改良版,甚至是使用其他方式的解法呢?

  針對第一點,傳統的記憶方法只是單純的把各個角的位置與轉向,一項一項分開記憶。然而,如果可以使用某種方法,將各個角的關係串連起來,就可以將好幾個項目一起同時記憶,而達到減少記憶量的目標。至於第二點,由於傳統解法 (CO+CP) 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依照固定的模式進行,無法改變。因此,若想要讓轉動次數減少,唯有發展新的解法套路,或是改良傳統的公式才有可能辦到。

  以下所介紹的新式盲解方法,是本人獨創的特殊盲解法,改良了各種版本的CO與CP盲解Algorithm ,並加入新的特殊定位步驟,以及新的觀察、記憶方式。

  本方法的特點就是『快』,不僅是觀察的時間快,記憶所需要的也速度快,還原解法的速度更快。在整個盲解過程中,所需要觀察與記憶的只有五件事,能很容易的使用口訣輔助記憶,快速轉換成簡單的幾組數字與符號;至於解法的轉動次數方面,平均四十幾步就可以將方塊還原,就算是遇到最糟的組合情形(Worst Case),最多也只需要五十步左右就能解好。

  你心動了嗎?以下就是完整的解法介紹。

 




 

<< BACK  NEXT >>

  1.記憶部分(Memory part
 

   (1)始定位(Initial Type-Setting):判斷類型


  本解法的第一步,就是判斷方塊的類型。所有的方塊組合情形,一共只有以下七種類型:
 

Case 

Case 

Case 

Case 

Case 

Case 

Case 

始狀態:
角A為紅色

角B為紅色

角C為紅色

角D為紅色

同色角兩兩成對

同色角互不相連

上下分層已完成

  D●───●
  /   /C
───B 
  d●───●
  /   
───b 

  D●───●
  /   /
───B 
  d●───●
  /   
───b 

  D───
  /   /
●───●B 
  d●───●
  /   
───b 

  D───
  /   /C
●───●B 
  d●───●
  /   
───b 

  D───
  /   /C
───B 
  d───
  /   /c
───b 

  D───
  /   /
───B 
  d───
  /   /
───b 

  D●───●
  /   /C
●───●B 
  d●───●
  /   /c
●───●b 

解法:R2 U' R2

U + R2 U' R2 + U'

U2+ R2 U' R2 + U2

U'+ R2 U' R2 + U

R2

U' R2 U2 B2 U'

do nothing

分層定位狀態:
D,D

A,A

B,B

C,C

←→
←→

←→
←→

no change

  b●───●
  /   /C
●───●B 
  d●───●
  /   /A
●───●c 

  D●───●
  /   /C
●───●A 
  d●───●
  /   /B
●───●c 

  D●───●
  /   /B
●───●b 
  d●───●
  /   /C
●───●c 

  C●───●
  /   /b
●───●B 
  d●───●
  /   /D
●───●c 

  D●───●
  /   /b
●───●c 
  d●───●
  /   /B
●───●C 

  d●───●
  /   /C
●───●b 
  D●───●
  /   /c
●───●B 

(不變,同上圖)

出現機率
P = 12 / 70

P = 24 / 70
( 1 / 3 )

P = 12 / 70

P = 8 / 70

P = 6 / 70

P = 2 / 70

P = 6 / 70


  如上圖所示,將方塊的八個角分成兩大類,圖中粉紅色的,就是代表該角有一個粉紅色的面,但可以先不用理會該角的轉向,只要有一面是粉紅色的即可;同理紅色的,即代表有紅色面的角。

  觀察的重點很簡單,就是只需要觀察粉紅色與紅色的面就好,先尋找是否有相鄰連結的同色角塊。若有一層的四角都同色,就是 Case ,這一類出現的並機率並不高。再來,若同一層只有三個角同色(形成L狀),另一個角異色,就是 Case(),此類型佔了全部組合的4/5,而其中光是Case 情形的機率就超過了1/3。另外,各角兩兩成對的即為 Case ,還有最後一種最不常出現的,各鄰角均為異色的 Case 

  當拿到轉亂的方塊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判斷出方塊屬於哪一類型,並將方塊按照該類型的圖案樣式擺放對齊,當成『始狀態』。至此,方塊的擺放拿法就已確定,自此定位之後,方塊前後左右上下的座標就已固定,未來進行觀察與記憶時,都不可以再次隨意更動。同時,另一方面,心中當然要想辦法將該類型的名稱記下來。(在腦海中默念,或是不斷重複回想。)

  方塊『始狀態』的擺放,非常簡單。前四類型的始狀態,都是下層前右的(b角)為粉紅色,其餘為紅色,而上層紅色角的位置,恰好就是由左前方開始,依照逆時針的順序,依次為標號角1~角4,至於其它的後面三組就更簡單了,只要記得一點,就是『角a永遠是紅色』。若當你判斷類型時,發現角a不是紅色的話,就可能是類型的誤判,或是擺放時定位錯誤。

 


 小技巧:由於接下來的記憶,還會再次使用到其它數字。因此,記憶各類型的名稱時,
      最好不要使用數字1~7,以避免重複,造成大腦記憶體混亂而當機 XD

  以下舉一些簡單的聯想記憶方法應用為例子:

  Case (Ⅰ),玩麻將時,通常一筒可以稱為『大餅』。
  Case (Ⅲ),小時候有看過卡通的話,科學小飛俠的三號是『珍珍』。
  Case (Ⅴ),還原的解法是R2,電影星際大戰 (STAR WARS) 中機器人名字也叫:R2.D2
 

 




 

<< BACK  NEXT >>

   (2)CP的記憶方法:(CP-Memorizing


  在上一個步驟,判定類型之後,方塊就已定位形成『始狀態』。接下來,這個步驟就是要觀察上下兩層各角的排列位置情形,並使用一種獨特的簡化方法來記憶。

   首先要複習一下,之前在速解方法中所提過的24種『CP排列組合情形』的『命名方法』

  (可先自行參照前面的相關章節 《二.速解方法》 3.各角定位
 

黃色相連

綠色相連

白色相連

藍色相連

對角互換

 

 

 

 

 

 

 

 

 

 

 

 

 

 

 

 

 

 

 

 

 

 

 

 

 

 

 

 

 

 

 

 

 

 

 

 

 

 

 

 

 

 

 

 

 

 

 

 

 

 

 

 

 

 

 

 

 

 

 

 

 

 

 

口訣:黃
(Yellow)


(Green)


(White)


(Blue)


(Silver)


(Gold)



  如上表所示,此6種CP的排列組合情形,各自出現的機率都是1/6。以『黃色相連』為例,若相連的兩個黃色面位於前方,就簡稱:『前黃』、黃色面在右,就稱『右黃』、黃色面在左,就稱為『左黃』、黃色面在後即為『後黃』。同理,若是其餘的綠、白、藍三色相連,也是使用同樣的命名方式。若四面中的各角顏色互不相鄰,即為『對角互換』情形,此時就以『左黃右白』的那一面為主,將該面稱為『銀色』,因此就有『前銀』、『後銀』、『左銀』、『右銀』等四種。至於『四角歸位』的情形,仍是以黃色面為主,但不再稱之為黃色,而是改稱此面為『金色』,以避免與之前『黃色相連』的組合所搞混。因此,自然也有『前金』、『後金』…… 等四個方位的變化。

  盲解的CP記憶方式,也是採用上述這般的觀察方法,與速解CP的步驟一模一樣,仍延用『黃綠白藍金銀』六個顏色的名稱,以及『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來命名。因此,CP觀察的結果,最後只需要轉換成(上層:□□,下層:□□)的格式來記憶即可。

  如:(左黃,右藍),就代表該方塊上層CP的排列情形為左面的黃色相連,下層CP則為右面是藍色相連的情形。

  經由此一命名方式,已經成功的將同層四角的排列位置關係建立起來,形成一個簡單的架構概念,整個記憶的模式就可以簡化成:幫上層CP的組合命名,再給下層CP取一個名字,總共就是只需要記憶『兩組名稱』、或是『四個文字』而已。再也不需要將每個角的排列位置情形逐一記憶,浪費時間。

            

  接著,下一步就來介紹與明如何『快速觀察與記憶』24種CP的排列組合情形。

  要快速地判斷24種CP的類型,首要的必備條件當然就是對各面方位顏色配置的了解。在盲解方法的原理簡介中,已經明過顏色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將八個方位角的標號的方法。(如下圖)
 

 

  4●←--
       
--→●2  
  8●←--
       
--→●6  

  頂層1號:前左(粉紅) 底層1號(或5號):前左(紅)
  頂層2號:前右()   底層2號(或6號):前右(
  頂層3號:後右()   底層3號(或7號):後右(
  頂層4號:後左()   底層4號(或8號):後左(


  如上所示,頂層四角的排列觀察方法,將由編號為1號的角(藍黃粉紅)做為起點,使用『逆時針』旋轉的順序來依次觀察各角。

  以『四角歸位』的『前金』情形為例,由左前方的1號角(藍黃粉紅)開始觀察起,以逆時針旋轉,各角的順序依次為:
1(藍黃)2(黃綠)3(綠白)4(白藍)。

        ()4--3(
               
      ()1--2(

  如上圖所示,此一排列組合,逆時針來看,角1(藍黃)之後接著角2(黃綠),因此前方自然是黃色面相連的情形;接著,右邊的角2(黃綠)再接角3(綠白),因此右面自然也是綠色相連的面;同時,後面的角3接上角4,形成背後的白色面;而最後繞完一圈,角4之後又回到角1,形成左邊的藍色面相連,所以,很明顯的,此一CP的排列組合情形,自然就是四角歸位的『前金』無疑。

  同理,若每次觀察都以角1(藍黃)開始,依次逆時針旋轉排列,就有六種的排列組合類型:
 

 


  CP的六種排列情形:

   4 : 金 (記法:1接2,2接3,3接4,4接回1)

   3 : 黃 (記法:角1接角2)

   4 : 藍 (記法:繞一圈之後,角4接回角1)

   2 : 白 (記法:3接4)

   3 : 綠 (記法:2接3)

   2 : 銀 (記法:無任何數字連接順序)
 

 


  當然,角1不是每次都出現在頂層的左前方,而是有四個方向可供選擇。但無論如何,我們總是以角1所在的位置做為起點,來開始進行觀察,然後依照逆時針的順序來判斷,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屬於哪一種情形了。例如,同樣都是『14』的觀察順序,如果角1是在左前方,則為『前金』,但若角1是在右前方,則此情形則為『右金』;同理,六種顏色與四個方向所組成的總共24種CP排列方式,就可以快速輕鬆的一一觀察辨認出來。
 

 


  四個方向的組合情形:

   『14』 : 金

   (白藍)(綠白) (白藍)(黃綠) (綠白)(藍黃) (藍黃)(白藍)
   4●←--3  3●←--2  2●←--1  1●←--
                           
 1--→●2  4--→●1  3--→●4  2--→●
(藍黃)(黃綠) (白藍)(藍黃) (綠白)(白藍) (黃綠)(綠白)

   《前金》     《右金》     《後金》     《左金》


   『12』 : 銀

   2●←--3  3●←--4  4●←--1  1●←--
                           
 1--→●4  2--→●1  3--→●2  4--→●

   《前銀》     《右銀》     《後銀》     《左銀》


   『13』 : 綠

   4●←--1  1●←--3  3●←--2  2●←--
                           
 2--→●3  4--→●2  1--→●4  3--→●

   《前綠》     《右綠》     《後綠》     《左綠》

  同理,黃、、白其它三色面相連的情形亦同。
 

 



  觀察完頂層之後,接著要將方塊『翻轉』過來,觀察底層的CP排列情形。底層的觀察方法,正好與頂層完全顛倒過來,是要以『順時針』的轉法來觀察。而翻轉底層的方式,要像開車時轉方向盤一樣,將前後面當成軸心固定,上下左右旋轉180度。因此,將底層旋轉至頂面時,各角的方位,將如下圖所示:
 

 

  7--→●
       
●←--5  
  3--→●
       
●←--1  

   底層1號(或5號):前左(紅)
   底層2號(或6號):前右(
   底層3號(或7號):後右(
   底層4號(或8號):後左(


  底層的觀察步驟仍是從角1(或角5)(藍黃紅)開始,不過,要改成以『順時針』為順序來依次旋轉,如此才能正確判斷出真正的位置排列組合情形。

  底層觀察與記憶時,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左右方向的顛倒。 假設當你判斷出的情形是『底層的白色面在左手邊相連』,那就應該要記憶成:『右白』,而不是『左白』。原因很簡單,當你再次將方塊轉180度回來的時候,之前在底層所看到的左手邊,現在就變成在右手邊了。這是初學時最常犯的錯誤,一定要小心。

            

  以上,介紹完24種CP組合情形的命名方式以及觀察與記憶的方法之後,接下來就要正式針對方塊『始狀態』的七種類型,進行實際的CP觀察與記憶。

  前面已經提過,一開始方塊類型的判斷一共有七種,每備類型都有其固定一開始的『始狀態』及其完成分層之後『分層定位狀態』。因此,觀察各角位置排列組合(CP)的第一步,就是將方塊擺放成『始狀態』,同時在腦海中自行想像,當其解完之後,將會轉換成為『分層定位狀態』,而此時各個角的位置移動的情形是如何。

  以 Case 為例(如下圖):
 

 

Case 
始狀態

 

分層定位狀態

 

  D●───●
  /   /
───B 
  d●───●
  /   
───b 


==>

R2 U' R2

  b●───●
  /   /
●───●B 
  d●───●
  /   /
●───●c 


  在Case 的『始狀態』中,粉紅色的四個角分別為:頂層右前方的角B、右後方的角C、左後方的角D,以及底層前右的角b。而當其完成『分層定位狀態』之時,這四個角都會移到頂層來(因為完成之後的頂面就是粉紅色),其中,角B與角C的位置仍然是保持不變的,然而,角b卻會跑到原先角D的位置,角D則是移到了原先角A的位置來填補。

  以逆時針的順序來看,與其它三角異色的角A會離開頂層,其位置將留給角D,接下來,逆時針轉到角B,其前後的位置不會改變,再逆時針轉到角C,其位置也不變,最後一個則是下層的角b,將跑到左後方原先角D的位置。

  以逆時針旋轉的順序即為: ●←--
                  
             D--→●

  因此,假設在某一個 Case 始狀態』的例子裡,我們觀察出角D是編號中的1號角(顏色:粉紅藍黃),角B是編號2號(黃綠),角C是編號4號(白藍),角b是編號3號(綠白),那麼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當此方塊完成『分層定位狀態』之後,頂層的CP位置排列,必定是『前方的黃色面相連』,也就是『前黃』的狀態。

  道理很簡單,原因就是只要預先知道『分層定位狀態』時,各角位置的排列變化情形,就可以在不轉動『始狀態』的情形之下,很容易的做出觀察判斷了。只要熟悉方法之後多加練習,將會相當容易,只需要在數秒的時間就可以判斷出來。
 

 


  觀察與記憶的小技巧:

  七大類型『始狀態』與『分層定位狀態』各角相關位置與變化情形,概述如下。

     Case (Ⅰ) Case (Ⅳ):四者底層都是相同的情形,翻面過來之後,都是由角c取代
     角b(紅色)原本的位置,而角c的位置則被始狀態中,上層的紅色角所填補。
     頂層與底層都各有兩個角是不會變動的,只要詳加觀察,就能發現其特性與共通點。

     Case (Ⅴ):右面直接翻轉180度(R2),規律相當簡單。
     Case (Ⅵ):角B、角b上下各自交換,角D、角d上下對調,判斷相當容易。
     Case (Ⅶ):最簡單的情形,『始狀態』就是『分層定位狀態』,不必經過轉換。

    一開始觀察時,第一眼就要找出1號角(藍黃)在哪裡,並立即判斷其『分層定位狀態』的位置
  接著就很容易依照逆(順)時針旋轉的順序,判斷出其類型。(注意:務必熟記方塊的顏色)

    記憶的方法,最好與第一步驟的判斷類型(七種類型各取一個好記的名字,最好是有兩個字)
  兩者同時記憶,形成六個字的組合,如:『大餅後綠右銀』、『珍珍左金前白』……等。
 

 


  最後,總結一下整個『CP記憶方法』應該注意的重點事項:

 


   熟記七種類型從『始狀態』轉換到『分層定位狀態』時,各角排列的變化情形。

   熟記各角的顏色與編號,並且要能快速判斷出24種CP類型。

   注意,頂層各角的觀察順序由角1(藍黃)開始,以逆時針的旋轉方向依序觀察各角,
    而底層則是以順時針的旋轉順序,且要特別小心底層方向與頂層是左右顛倒的,前後方向則不變。
 

 




 

<< BACK  NEXT >>

   (3)CO的記憶方法:(CO-Memorizing


  CO的記憶方法與解法,和先前的兩個步驟是分別各自獨立的。此一步驟目的很簡單,就是記住上下兩層八個角的轉向,然後再將各角轉向一一還原對齊。首先,我們當然要了解方塊各角所有的轉向排列組合情形,並加以分類,編號命名,最後再明各種情形的記法與還原解法。

  已知 2x2x2 Cube 的每層有四個角,每個角有3種不同的方向:已對齊,轉時針,逆時針,可簡寫成(0,+,-)。因此,所有的排列組合情形,就有3的4次方(3 x 3 x 3 x 3 = 81),也就是81種。

  在這81種組合當中,其中有27種是該層可以直接做,該層本身就能獨立完成對齊轉向,佔了所有情形的三分之一。另外還有27種情形,則無法單獨完成,而會留下一個轉時針的角,需要靠另一層的配合,兩者進行正負搭配,才能順利完成對齊轉向。而剩下的27種情形,則會留下一個逆時針的角,與上述的另一層來交互配對完成CO。

  因此,如果頂層是可以本身獨立完成CO的前27種組合,則底層也一定是可以自己獨立完成CO。若頂層會留下一個順時針的角,屬於未完成的組合情形,那麼下層當然也一定會相對應的留下一個逆時針的角,使得兩者才能配對完成,反之亦然。

  觀察的時候,從該層的左前方(角1)開始,無論頂層或底層都一樣,以逆時針旋轉的順序,依次觀察各角的轉向順逆情況。假設:角1是逆時針,角2是順時針,角3已對齊,而角4是順時針,則此情形將可以被簡寫成:(+-0+)。

  然而,本方法所採用的記憶方式,最後並不是要記下類似(+-0+)這種由四個符號所組成的模組,而是還要經過進一步的轉換模式,形成更簡化,更有意義的資訊以方便記憶。


 首先要介紹的是前27種情形(可以單層獨立完成)的CO記憶方法與解法:
 

『+++』
三正類型
(共四組)

『---』
三負類型
(共四組)

『+-』
一正一負
(共十二組)

『H』型
二正二負
(共兩組)

『T』型
二正二負
(共四組)

(++0+)

(0---)

(+-00)

(-+00)

(+0-0)

(+-+-)

(--++)

+3

 

 

 

 

 

 

 

 

 

-1

 

 

 

 

 

 

 

 

 

+-

 

 

 

 

 

 

 

 

 

 

 

-+

 

 

 

 

 

 

 

 

 

 

 

13

 

 

 

 

 

 

 

 

 

 

 

 

 

 

 

 

 

 

 

 

 

 

 

 

 

記憶方式:
(+3,0)
  


(-1,0)
  


(+1,-2)
  


(-1,+2)
  


(+1,-3)
  


(直H)
  


(右T)
  

3x3x3 傳統解法:
OLL 26
(不推薦使用)

OLL 27

D'R'DRD'R'DR
+ U'
+ R'D'RDR'D'RD
+ U

R'D'RDR'D'RD
+ U'
+ D'R'DRD'R'DR
+ U

U'
+ R'D'RDR'D'RD
+ U2
+ D'R'DRD'R'DR
+ U'

OLL 21

OLL 22

基本常用解法:
RU2R'U'RU'R'
+ U2

RUR'URU2R'
+ U2

RUR'URU2R'
+ U
+ RU2R'U'RU'R'
+ U'

U
+ RUR'URU2R'
+U'
+ RU2R'U'RU'R'

RUR'URU2R'
+ U2
+ RU2R'U'RU'R'
+ U2

RU2R'U'RU
+ R'U'RU'R

RU2R2U'R2
+ U'R2U2R
+ U2

新式進階解法:

(同上)

RUR2U'R
+ U2R'U2 RU'R

R'UR' U2RU2
+ R'UR2U'R'

UR2U'R
+ U2R'U2RU'R2

R2 U2 R
+ U2 R2 U

F + RUR'U'
+ RUR'U' + F'


 

 


 如上表所示,『單層獨立完成CO』的各種類型解法:

   第一種類型,有三個角是順時針轉向,最後第四個角則是還原,即為『+++』三正類型。
     記憶方法:『+1、+2、+3或+4』。(數字是代表已還原角的位置標號,『+』號是明剩下的三個角均為順時針轉向。)

   同理,第二種『---』三負類型的記憶方法,就以『-1、-2、-3、-4』來代表。

  此外,由於其它CO類型的記憶方法,都將使用兩組數字符號,如(+X,-Y)的格式來搭配,因此,前兩種類型在記憶的時候,可以在後面多補一個零,代表不必再做任何事。這樣可以有助於避免與其它的記憶類型搞混。

  例如,『+3』,可以記憶為:(+3,0);而『-2』即可改為:(-2,0)。

   接著,第三種類型『+-』一正一負:此類型有兩個角互為順、逆時針的轉向,另外兩個角則是還原(0)的情形,共有十二種不同的排列組合。記憶方法,就簡單的只記憶+角與-角的位置,以二維點坐標的記號:(+X,-Y)的格式來記憶即可,而不需要再花時間另行記憶剩下兩個已還原角的位置,以節省多餘而不必要的資訊。

   再來『兩+兩-』的組合情形,就單純以其各自外觀形狀的長像樣子來記憶即可,如:『直H』型、『橫H』型、『右T』、『左T』、『正T』、『反T』,顧名思義,而不必再需要一一記憶四個角的+-轉向情形。(因為這實在太浪費時間了。)

   最後,還有第27種,也就是最後一種(0000)的情形,亦屬於此類,也就是什麼都不用做就已完成。若想套用此方法給予代號記憶的話,也可不妨記為(0,0)。

 請注意:上表所列的各種CO解法,除了可以將各角的轉向復原之外,還要能保證完成之後各角的相對位置仍然保持不變的位置才行,否則就萬事休矣。因此,這些解法公式是經過傳統解法重新設計改良而研發出來的最簡(最快速)解法,玩家可自行參考選用最適合自己的解法。
 

 


  了解此27種情形的記憶方法之後,事實上也就已經順道一併同時瞭解其解法了。

  接著,我們再來討論剩下無法單層獨立完成CO的組合情形。由於其它組合的CO解法,無法單獨完成,因此就必須借助先前的解法公式做為輔助,使用兩段式的步驟來做,頂層與底層的前後兩階段步驟順序,將一一分述如下。
 

 


 『無法單層獨立完成CO』的解法步驟:

 Step 1.利用簡單的解法,將頂層的其中三個角轉向還原,只留下最後一個角是錯的順(或逆)時針轉向。
 Step 2.利用簡單的解法,將底層的其中三個角轉向還原,只留下最後一個角是錯的逆(或順)時針轉向。
 Step 3.將頂層與底層剩下來尚未還原的兩個角加以配對,最後再利用簡單的解法來還原。
 

 


  以上所述,就是解法的『三部曲』。

  首先,我們觀察到之前『+++』三正類型(以及『---』類型)的解法步驟最簡單,只需要8步,最適合利用其原理,拿來將所有無法單層獨立完成CO的組合,轉換成『三個角還原,只剩下一個角是錯誤轉向』的方法。

  最後,上下兩層各有三個角還原完成,只剩下最後兩角『一上一下』、『一順一逆』的時候,又可以利用之前所提到的『+-』一正一負類型的解法來做。因此,經由這三部曲各個階段的步驟,就可以將所有類型的CO還原完成了。

  最後,就來介紹各種類型的解法以及記憶的口訣。
 

 


  舉例來,假設經過觀察發現,頂層CO為(-+++),底層CO為(++-0)。

  我們可以簡單的看出,第一步驟若將頂層(-+++)的角2、角3、角4以逆時針旋轉回來,也就是進行一次(+1,0)的公式轉換,則頂層將會變成(-000)的情形,也就是除了只剩下角1是逆時針沒有還原之外,其餘的三個角都已經還原方向了。

  同理,第二步驟,就將底層(++-0)進行(+4,0)的轉換,將角1、角2、角3以逆時針旋轉,使得底層最後會形成(00+0)的情況,只剩下順時針的角3未還原。

  於是,最後第三步驟,頂層已變成(-000),底層則變為(00+0),各剩下一個角未完成,因此自然就是頂層的角1,與底層的角3相互配合,完成最後的CO還原。

  經過以上的觀察與推理,我們可以看出,真正需要記憶的步驟其實就只有四件事:

  (1)頂層第一步驟的轉法名稱:+1
  (2)頂層剩下角的位置與轉向:-1
  (3)底層第二步驟的轉法名稱:+4
  (4)底層剩下角的位置與轉向:+3

  因此,最後我們所要記憶的就是:『頂層(+1,-1)、底層(+4,+3)』
 

 


  CO觀察結果,經由這一系列的資訊歸納與轉換,最後,剩下來所必須記憶的,就剩下四個『帶有正負號的數』,只要利用兩個點座標型態的數字與正負符號組合,就可以用來包含代表所有的各種CO組合情形。如此一來,無論是『觀察』、『記憶』以及『解法』,都變得非常簡單容易。


 CO所有81種類型記憶與口訣圖表:
 

單層類型

記憶口訣

轉時針類型

記憶口訣

逆時針類型

記憶口訣

《還原型》

 

《基本型》

(0,+)

《基本型》

(0,-)

 

 

 

 

 

 

 

 

 

 

 

 

 

 

 

 

(0,0)

 

 

 

 

 

 

 

 

 

 

 

 

 

 

 

(0,+1)
(0,+2)
(0,+3)
(0,+4)

 

 

 

 

 

 

 

 

 

 

 

 

 

 

 

(0,-1)
(0,-2)
(0,-3)
(0,-4)

《+++》

(+,0)

《--》

(-,+)

《++》

(+,-)

 

 

 

 

 

 

 

 

 

 

 

 

 

(+1,0)
(+2,0)
(+3,0)
(+4,0)

 

 

 

 

 

 

 

 

 

 

 

 

 

 

(-1,+2)=(-2,+1)
(-3,+2)=(-2,+3)
(-3,+4)=(-4,+3)
(-1,+4)=(-4,+1)

 

 

 

 

 

 

 

 

 

 

 

 

 

 

(+1,-2)=(+2,-1)
(+3,-2)=(+2,-3)
(+3,-4)=(+4,-3)
(+1,-4)=(+4,-1)

《---》

(-,0)

《--》

(-,+)

《++》

(+,-)

 

 

 

 

 

 

 

 

 

 

 

 

 

(-1,0)
(-2,0)
(-3,0)
(-4,0)

 

 

 

 

 

 

 

 

 

 

 

 

 

 

(-1,+3)=(-3,+1)
(-2,+4)=(-4,+2)
兩種解法都可以
觀察時任選其中一種記憶

 

 

 

 

 

 

 

 

 

 

 

 

 

 

(+4,-2)=(+2,-4)
(+1,-3)=(+3,-1)

《+-》

(+,-)

《++-》

(+,+)

《--+》

(-,-)

 

 

 

 

 

 

 

 

 

 

 

 

 

 

前:(+1, -2)
右:(+2, -3)
後:(+3, -4)
左:(+4, -1)

 

 

 

 

 

 

 

 

 

 

 

 

 

(+1,+2)
(+2,+3)
(+3,+4)
(+4,+1)

 

 

 

 

 

 

 

 

 

 

 

 

 

(-2,-1)
(-3,-2)
(-4,-3)
(-1,-4)

《-+》

(-,+)

《++-》

(+,+)

《--+》

(-,-)

 

 

 

 

 

 

 

 

 

 

 

 

 

 

前:(-1, +2)
右:(-2, +3)
後:(-3, +4)
左:(-4, +1)

 

 

 

 

 

 

 

 

 

 

 

 

 

(+1,+3)
(+2,+4)
(+3,+1)
(+4,+2)

 

 

 

 

 

 

 

 

 

 

 

 

 

(-1,-3)
(-2,-4)
(-3,-1)
(-4,-2)

《+-》

(+,-)

《++-》

(+,+)

《--+》

(-,-)

 

 

 

 

 

 

 

 

 

 

 

 

 

 

(+1, -3)
(+2, -4)
(+3, -1)
(+4, -2)

 

 

 

 

 

 

 

 

 

 

 

 

 

(+1,+4)
(+2,+1)
(+3,+2)
(+4,+3)

 

 

 

 

 

 

 

 

 

 

 

 

 

(-1,-2)
(-2,-3)
(-3,-4)
(-4,-1)

《H型》

 

《++++》

(+++,+)

《----》

(---,-)

 

 

 

 

 

 

 

 

 

 

 

 

《直H》(H)
《橫H》(工)

 

 

 

 

 

 

 

 

 

 

 

 

 (+1,+1)
=(+2,+2)
=(+3,+3)
=(+4,+4)

 

 

 

 

 

 

 

 

 

 

 

 

(-1,-1)
or ……

《T型》

 

《---+》

(---,+)

《+++-》

(+++,-)

 

 

 

 

 

 

 

 

 

 

 

 

《右T》(
《正T》(
《左T》(
《反T》(

 

 

 

 

 

 

 

 

 

 

 

 

(-1,+1)
(-2,+2)
(-3,+3)
(-4,+4)

 

 

 

 

 

 

 

 

 

 

 

 

(+1,-1)
(+2,-2)
(+3,-3)
(+4,-4)


  (上表所列的各類型觀察記憶方式,可自行挑選適合的口訣做為參考對照之用)


  至此,所有的盲解『記憶』過程已經結束,整個步驟下來,在腦海中總共應該會得到五件重要的資訊,依照記憶的次序分別是:

   (方塊類型,上層CP,下層CP,上層CO,下層CO)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矇上雙眼,只靠這五樣記憶的資訊,利用特殊的解法公式加以配合,來完成 2x2x2 Cube 的盲解。



 

<< BACK  NEXT >>

  2.盲解部分(Solution part
 

   (1)先解CO:


  當閉上雙眼之後,開始進行盲解的過程,第一件事就是完成CO的對齊轉向。

  由於先前在記憶的時候,CO是最後一個記憶步驟,因此,也是印象最近、最清晰的時候,一定要趁此時印象尚未之際,利用先前一眼望過的『視覺停留』印象,以最快的速度還原,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僅快完成。(一般來,CO的記憶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只需要印象配合口訣即可念念不忘。因此,通常一觀察完CO之後,一閉眼,馬上就可以開始動手解,不需要再浪費太多的時間。)

  CO的解法分成兩種,首先是各層可以獨立完成的情形,自然就無需多做考慮,直接先解頂層,再翻轉到背面解好底層即可,整個轉動步驟最多只需要花二十幾步,相當迅速。

  至於無法單層獨立完成的解法順序,就是按照先前所提過的『三部曲』,第一步先解頂層的CO,總共就只有九種情形:(±1、±2、±3、±4、0),每種解法都相當簡單好記,無需再多做明。而第二步驟與第一步驟的原理相同,只是改成翻面解底層而已,也無需多餘的介紹。

  最後,第三步驟將會剩下兩個未完成的角,分別位於上下兩層,互為正負關係。因此,就必需針對兩者相對位置的情形,以及玩家個人的喜好與習慣,來決定使用哪一種解法公式。一般通常個人的偏好,會將兩個未完成的角一起移到右前方的上下相對位置,然後套用CO『+-』類型的解法來完成。(當然,之後要記得將各角的位置還原才行,不然就轉了套了。)

 

   (2)上下分層:


  這一部分應該不需要太多解釋,之前已經介紹過所有七個類型的還原解法,只要沒有中途忘記、記憶出錯、方位拿錯或是一開始誤判類型的話,此步驟實在是非常簡單,依法直接執行即可。

  一般來,這個環節不容易出錯,因為只需要記憶一件事,相當簡單。通常出錯的原因,往往都是一開始的判斷錯誤,或是方塊擺放的位置出錯,這有可能是一開始就放錯,或是在前一個步驟做完之後,沒有將方塊旋轉回原來的始方位所至。只要多練習就可逐漸熟悉而克服這關。

 

   (3)再解CP:


  最後一個步驟的解法,與先前所介紹的2x2x2 Cube速解方法,第三部分最後的定位(CP),兩者所用的方法完全相同,請自行參考即可。這一個部分最難的地方,應該就是方向的判定與轉動,解法公式都相當簡短好記,倒不是問題。因此,練習的過程一定要加強三度空間的方向感,必須將六個面的顏色配置,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的順序,通通都要在腦海中有一個方塊的圖案。更要了解其上下顛倒,左右互換的原則,完全記到滾瓜爛熟為止,如此方能見招拆招,天下無敵。


  到此,新式 2x2x2 Cube 盲解方法,已全部介紹完畢。



 

<< BACK  T O P >>

  3.實例操作(For Example
 

   Scramble 1 : F U R U R


    現在,我們用個簡單的例子,以上述所介紹的盲解方法,實際來操作一遍。

    首先,將還原好的方塊依照『F U R U R』的步驟轉亂,形成下圖所示:
 

《頂層》

《底層》

 

方塊
始狀態

方塊
分層定位狀態

上層CP

下層CP

上層CO

下層CO

 

 

 

 

 

 

 

 

 

 

 

 

 

 

 

 

 

 

 

 

 

 

 

 

 

 

 

 

 

 

  D●───●
  /   /
───B 
  d●───●
  /   
───b 

  D●───●
  /   /C
●───●A 
  d●───●
  /   /B
●───●c 

 

 

 

 

 

 

 

 

 

 

 

 

 

 

 

 

 

 

 

 

 

 

 

 

 

 

 

 

 

 

 

 

(正面)

(翻面)

 

方塊類型:
Case 

 

(1423)
《右綠》

(1342)
《後白》

(+2,+3)

(+1,-3)


  1.記憶:
   (1)Case Ⅱ:方位無需變動,直接定位成始狀態。
   (2)CP
      上層:1423(逆時針),右綠。
      下層:1342(順時針),後白。
   (3)CO
      上層:(+2,+3)
      下層:(+1,-3)
  2.還原:
   (1)上層+2:U' + RU2R'U'RU'R' + U'
      下層+1:z2(翻轉180度,使底面朝上)+ U2 + RU2R'U'RU'R' + z2
      (+3,-3):(z' + x' + R') + R'UR'U2RU2R'UR2U'R' + (R + x + z)
   (2)Case ⅡU + R2U'R2 + U'
   (3)右綠,後白:(U+D2) + R2UR2U2F2UF2 + U

   完成!很簡單吧 ^_^

   轉動次數:9+8+13+5+9 = 44

   Scramble 2 : F U R U R'
 

《頂層》

《底層》

 

方塊
始狀態

方塊
分層定位狀態

上層CP

下層CP

上層CO

下層CO

 

 

 

 

 

 

 

 

 

 

 

 

 

 

 

 

 

 

 

 

 

 

 

 

 

 

 

 

 

 

  D●───●
  /   /
───B 
  d●───●
  /   
───b 

  D●───●
  /   /C
●───●A 
  d●───●
  /   /B
●───●c 

 

 

 

 

 

 

 

 

 

 

 

 

 

 

+3

 

 

 

 

 

 

 

 

 

-+

 

 

 

 

 

 

 

 

 

 

 

(正面)

(翻面)

 

方塊類型:
Case 

 

(1324)
《後藍》

(1423)
《前綠》

(+3,0)

(-1,+2)

  (如上圖:)

  1.記憶:
   (1)Case Ⅱ:方位無需變動,直接定位成始狀態。
   (2)CP
      上層:後藍(1324)。
      下層:前綠(1423)。
   (3)CO
      上層:(+3,0)
      下層:(-1,+2)
  2.還原:
   (1)上層+3:RU2R'U'RU'R' + U2
      下層:z2 + R'UR'U2RU2R'UR2U'R' + z2
   (2)Case ⅡU + R2U'R2 + U'
   (3)後藍,前綠:U2 + R2UR2U2F2UF2 + U2

   轉動次數:8+11+5+9 = "33" ON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