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盲解方法》
|
0.盲解原理介紹
|
|
上一個章節介紹的是2x2x2
Cube的速解,學會速解2x2x2
Cube之後,相信大家對於魔術方塊應該有更深入的認識了。這裡就不再多說了,跳過介紹的部分,直接進入主題。
在開始正式介紹之前,當然就先要解釋一下盲解方法的原理。
首先,我們需要將方塊的八個角編號。(如下圖)
上層四角,從左前方開始,依逆時針順序依次編號:1~4號,相對應下層各角則編號:5~8號。
|
4●←--●3 ↙ ↗ 1●--→●2 8●←--●7 ↙ ↗ 5●--→●6
|
1號.上層前左(粉紅黃藍) 5號.下層前左(紅黃藍) 2號.上層前右(粉紅黃綠) 6號.下層前右(紅黃綠) 3號.上層後右(粉紅白綠) 7號.下層後右(紅白綠) 4號.上層後左(粉紅白藍) 8號.下層後左(紅白藍)
|
有了編號之後,每一個角都有了自己該有的『正確位置』。然而,在每個位置上,每個角還有三種不同的轉動方向變化:第一種是紅(粉紅)色向上(下),也就是原本的正確轉向,此外,還有順時針轉動90度,與逆時針轉動90度的兩種情形,我們也將這三種情形進行編號,用(0,+,-)這三種符號來各自代表的每個角的方位轉向情形。
正確的轉向
|
順時針旋轉
|
逆時針旋轉
|
|
|
|
編號:『0』
|
編號:『+』
|
編號:『-』
|
當我們把方塊任意轉亂之後,想要再次還原,自然就要先知道每一個角所改變的『位置』與『方向』才行。因此,盲解開始之前的觀察,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把這些資訊記憶下來。一般常見的記憶方法,就是用一連串的幾個數字與符號(或圖形)來代表各角位置與方向的變化。
假設今天有個轉亂的情形是:1號角(粉紅黃藍)跑到4號位置,2號角跑到6號位置,3號角跑到5號位置……等等。同時,1號角順時針轉90度,2號角則逆時針,……
這一連串下來,我們可能要記憶『8個角的位置』,與『8個角的方向』,如果用最基本的數字符號來輔助記憶,就是要記住8+8=16件事情。
(例如:按照8個角的編號順序1234 5678 記憶各角移動位置:『6481,3257』(代表每個編號位置目前是哪一個角) 記憶各角轉動方向:『+-0+,-0+-』(代表每個編號位置目前的方位轉向)
當這些數字全部記到腦海裡之後,就算閉上眼睛,我們也可以從中推算出目前方塊的『長相』。因此,接下來只要靠著一些特定的步驟,我們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慢慢還原整個方塊了。
以上所介紹的基本記憶方法,通常分為CO與CP兩個部分,也就是拆成兩個階段來盲解,先把8個方塊的角度還原(CO),然後再還原各角的位置(CP)。(如果我們先解CP,先把角的位置調換回來,那麼各角的位置順序就與原來不同了,而我們所記憶的各角方向,卻是按照位置調換之前的順序所排列,如此一來,就變得相當困難,因此,通常都是先做CO,再做CP。)
至於還原的解法,通常就是利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說:有一個步驟是這樣子的:『經過此一步驟轉動之後,角A將與角B互換位置,而其他角的位置與轉向則完全不變』;另外,又有某一個步驟的功用,『是將角A的方向做順時針旋轉,且同時角B則是做逆時針旋轉,而其餘的角的方向與位置則仍然不變。』由於方塊各角的位置與方向都已被熟記到腦海中,因此,即使是閉著眼睛不看,只要利用類似這樣的一些小公式組合,經過好幾次重覆套用之後,我們就可以將轉亂的方塊一一盲解還原了,這就是方塊盲解方法中最基本的原理。
一般而言,使用基本的『CO+CP盲解法』已經相當簡單且容易理解與實行,然而,它還是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說,要在短時間記憶16個數字與符號,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是否有什麼其它辦法,使得需要記憶的資訊可以變少一點呢?再者,用CO+CP盲解方塊,所需要的轉動次數太多了,通常平均步數超過六十幾步,因此,是不是還有更簡單的方法,或者是簡化版、改良版,甚至是使用其他方式的解法呢?
針對第一點,傳統的記憶方法只是單純的把各個角的位置與轉向,一項一項分開記憶。然而,如果可以使用某種方法,將各個角的關係串連起來,就可以將好幾個項目一起同時記憶,而達到減少記憶量的目標。至於第二點,由於傳統解法
(CO+CP)
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依照固定的模式進行,無法改變。因此,若想要讓轉動次數減少,唯有發展新的解法套路,或是改良傳統的公式才有可能辦到。
以下所介紹的新式盲解方法,是本人獨創的特殊盲解法,改良了各種版本的CO與CP盲解Algorithm
,並加入新的特殊定位步驟,以及新的觀察、記憶方式。
本方法的特點就是『快』,不僅是觀察的時間快,記憶所需要的也速度快,還原解法的速度更快。在整個盲解過程中,所需要觀察與記憶的只有五件事,能夠很容易的使用口訣輔助記憶,快速轉換成簡單的幾組數字與符號;至於解法的轉動次數方面,平均四十幾步就可以將方塊還原,就算是遇到最糟的組合情形(Worst
Case),最多也只需要五十步左右就能解好。
你心動了嗎?以下就是完整的解法介紹。
|
|
<<
BACK NEXT
>>
|
1.記憶部分(Memory part)
|
(1)啟始定位(Initial
Type-Setting):判斷類型
|
本解法的第一步,就是判斷方塊的類型。所有的方塊組合情形,一共只有以下七種類型:
Case Ⅰ
|
Case Ⅱ
|
Case Ⅲ
|
Case Ⅳ
|
Case Ⅴ
|
Case Ⅵ
|
Case Ⅶ
|
★啟始狀態: 角A為紅色
|
角B為紅色
|
角C為紅色
|
角D為紅色
|
同色角兩兩成對
|
同色角互不相連
|
上下分層已完成
|
D●───● / /C A●───●B d●───● / /c a●───●b
|
D●───● / /C A●───●B d●───● / /c a●───●b
|
D●───● / /C A●───●B d●───● / /c a●───●b
|
D●───● / /C A●───●B d●───● / /c a●───●b
|
D●───● / /C A●───●B d●───● / /c a●───●b
|
D●───● / /C A●───●B d●───● / /c a●───●b
|
D●───● / /C A●───●B d●───● / /c a●───●b
|
解法:R2 U'
R2
|
U +
R2 U' R2 + U'
|
U2+
R2 U' R2 + U2
|
U'+
R2 U' R2 + U
|
R2
|
U' R2
U2 B2 U'
|
do
nothing
|
★分層定位狀態: b→D,D→A
|
b→A,A→B
|
b→B,B→C
|
b→C,C→D
|
B←→c C←→b
|
B←→b D←→d
|
no
change
|
b●───● / /C D●───●B d●───● / /A a●───●c
|
D●───● / /C b●───●A d●───● / /B a●───●c
|
D●───● / /B A●───●b d●───● / /C a●───●c
|
C●───● / /b A●───●B d●───● / /D a●───●c
|
D●───● / /b A●───●c d●───● / /B a●───●C
|
d●───● / /C A●───●b D●───● / /c a●───●B
|
(不變,同上圖)
|
出現機率 P = 12
/ 70
|
P =
24 / 70 (
> 1 / 3
)
|
P =
12 / 70
|
P = 8
/ 70
|
P = 6
/ 70
|
P = 2
/ 70
|
P = 6
/ 70
|
如上圖所示,將方塊的八個角分成兩大類,圖中粉紅色的● ,就是代表該角有一個粉紅色的面,但可以先不用理會該角的轉向,只要有一面是粉紅色的即可;同理紅色的●,即代表有紅色面的角。
觀察的重點很簡單,就是只需要觀察粉紅色與紅色的面就好,先尋找是否有相鄰連結的同色角塊。若有一層的四角都同色,就是 Case Ⅶ,這一類出現的並機率並不高。再來,若同一層只有三個角同色(形成L狀),另一個角異色,就是 Case(Ⅰ~Ⅳ),此類型佔了全部組合的4/5,而其中光是Case Ⅱ情形的機率就超過了1/3。另外,各角兩兩成對的即為 Case Ⅴ,還有最後一種最不常出現的,各鄰角均為異色的 Case Ⅵ。
當拿到轉亂的方塊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判斷出方塊屬於哪一類型,並將方塊按照該類型的圖案樣式擺放對齊,當成『啟始狀態』。至此,方塊的擺放拿法就已確定,自此定位之後,方塊前後左右上下的座標就已固定,未來進行觀察與記憶時,都不可以再次隨意更動。同時,另一方面,心中當然要想辦法將該類型的名稱記下來。(在腦海中默念,或是不斷重複回想。)
方塊『啟始狀態』的擺放,非常簡單。前四類型的啟始狀態,都是下層前右的(b角)為粉紅色,其餘為紅色,而上層紅色角的位置,恰好就是由左前方開始,依照逆時針的順序,依次為標號角1~角4,至於其它的後面三組就更簡單了,只要記得一點,就是『角a永遠是紅色』。若當你判斷類型時,發現角a不是紅色的話,就可能是類型的誤判,或是擺放時定位錯誤。
|
|
★ 小技巧:由於接下來的記憶,還會再次使用到其它數字。因此,記憶各類型的名稱時, 最好不要使用數字1~7,以避免重複,造成大腦記憶體混亂而當機
XD
以下舉一些簡單的聯想記憶方法應用為例子:
Case
(Ⅰ),玩麻將時,通常一筒可以稱為『大餅』。 Case
(Ⅲ),小時候有看過卡通的話,科學小飛俠的三號是『珍珍』。 Case
(Ⅴ),還原的解法是R2,電影星際大戰 (STAR
WARS) 中機器人名字也叫:R2.D2
|
|
<<
BACK NEXT
>>
|
(2)CP的記憶方法:(CP-Memorizing)
|
在上一個步驟,判定類型之後,方塊就已定位形成『啟始狀態』。接下來,這個步驟就是要觀察上下兩層各角的排列位置情形,並使用一種獨特的簡化方法來記憶。
◆ 首先要複習一下,之前在速解方法中所提過的24種『CP排列組合情形』的『命名方法』
(可先自行參照前面的相關章節 《二.速解方法》
:3.各角定位
)
黃色相連
|
綠色相連
|
白色相連
|
藍色相連
|
對角互換
|
四角歸位
|
|
|
|
|
|
|
口訣:黃 (Yellow)
|
綠 (Green)
|
白 (White)
|
藍 (Blue)
|
銀 (Silver)
|
金
(Gold)
|
如上表所示,此6種CP的排列組合情形,各自出現的機率都是1/6。以『黃色相連』為例,若相連的兩個黃色面位於前方,就簡稱:『前黃』、黃色面在右,就稱『右黃』、黃色面在左,就稱為『左黃』、黃色面在後即為『後黃』。同理,若是其餘的綠、白、藍三色相連,也是使用同樣的命名方式。若四面中的各角顏色互不相鄰,即為『對角互換』情形,此時就以『左黃右白』的那一面為主,將該面稱為『銀色』,因此就有『前銀』、『後銀』、『左銀』、『右銀』等四種。至於『四角歸位』的情形,仍是以黃色面為主,但不再稱之為黃色,而是改稱此面為『金色』,以避免與之前『黃色相連』的組合所搞混。因此,自然也有『前金』、『後金』…… 等四個方位的變化。
盲解的CP記憶方式,也是採用上述這般的觀察方法,與速解CP的步驟一模一樣,仍延用『黃綠白藍金銀』六個顏色的名稱,以及『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來命名。因此,CP觀察的結果,最後只需要轉換成(上層:□□,下層:□□)的格式來記憶即可。
如:(左黃,右藍),就代表該方塊上層CP的排列情形為左面的黃色相連,下層CP則為右面是藍色相連的情形。
經由此一命名方式,已經成功的將同層四角的排列位置關係建立起來,形成一個簡單的架構概念,整個記憶的模式就可以簡化成:幫上層CP的組合命名,再給下層CP取一個名字,總共就是只需要記憶『兩組名稱』、或是『四個文字』而已。再也不需要將每個角的排列位置情形逐一記憶,浪費時間。
◆ ◆ ◆ ◆ ◆
接著,下一步就來介紹與說明如何『快速觀察與記憶』24種CP的排列組合情形。
要快速地判斷24種CP的類型,首要的必備條件當然就是對各面方位顏色配置的了解。在盲解方法的原理簡介中,已經說明過顏色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將八個方位角的標號的方法。(如下圖)
|
4●←--●3 ↙ ↗ 1●--→●2 8●←--●7 ↙ ↗ 5●--→●6
|
頂層1號:前左(藍黃粉紅) 底層1號(或5號):前左(藍黃紅) 頂層2號:前右(黃綠) 底層2號(或6號):前右(黃綠) 頂層3號:後右(綠白) 底層3號(或7號):後右(綠白) 頂層4號:後左(白藍) 底層4號(或8號):後左(白藍)
|
如上所示,頂層四角的排列觀察方法,將由編號為1號的角(藍黃粉紅)做為起點,使用『逆時針』旋轉的順序來依次觀察各角。
以『四角歸位』的『前金』情形為例,由左前方的1號角(藍黃粉紅)開始觀察起,以逆時針旋轉,各角的順序依次為: 1(藍黃)→2(黃綠)→3(綠白)→4(白藍)。
(白藍)4●←--●3(綠白) ↙ ↗ (藍黃)1●--→●2(黃綠)
如上圖所示,此一排列組合,逆時針來看,角1(藍黃)之後接著角2(黃綠),因此前方自然是黃色面相連的情形;接著,右邊的角2(黃綠)再接角3(綠白),因此右面自然也是綠色相連的面;同時,後面的角3接上角4,形成背後的白色面;而最後繞完一圈,角4之後又回到角1,形成左邊的藍色面相連,所以,很明顯的,此一CP的排列組合情形,自然就是四角歸位的『前金』無疑。
同理,若每次觀察都以角1(藍黃)開始,依次逆時針旋轉排列,就有六種的排列組合類型:
|
★ CP的六種排列情形:
1→2→3→4 : 金 (記法:1接2,2接3,3接4,4接回1)
1→2→4→3 : 黃 (記法:角1接角2)
1→3→2→4 : 藍 (記法:繞一圈之後,角4接回角1)
1→3→4→2 : 白 (記法:3接4)
1→4→2→3 : 綠 (記法:2接3)
1→4→3→2 : 銀 (記法:無任何數字連接順序)
|
|
當然,角1不是每次都出現在頂層的左前方,而是有四個方向可供選擇。但無論如何,我們總是以角1所在的位置做為起點,來開始進行觀察,然後依照逆時針的順序來判斷,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屬於哪一種情形了。例如,同樣都是『1→2→3→4』的觀察順序,如果角1是在左前方,則為『前金』,但若角1是在右前方,則此情形則為『右金』;同理,六種顏色與四個方向所組成的總共24種CP排列方式,就可以快速輕鬆的一一觀察辨認出來。
|
★ 四個方向的組合情形:
☆ 『1→2→3→4』 : 金
(白藍)(綠白) (白藍)(黃綠) (綠白)(藍黃) (藍黃)(白藍) 4●←--●3 3●←--●2 2●←--●1 1●←--●4 ↙ ↗ ↙ ↗ ↙ ↗ ↙ ↗ 1●--→●2 4●--→●1 3●--→●4 2●--→●3 (藍黃)(黃綠) (白藍)(藍黃) (綠白)(白藍) (黃綠)(綠白)
《前金》 《右金》 《後金》 《左金》
☆ 『1→4→3→2』 : 銀
2●←--●3 3●←--●4 4●←--●1 1●←--●2 ↙ ↗ ↙ ↗ ↙ ↗ ↙ ↗ 1●--→●4 2●--→●1 3●--→●2 4●--→●3
《前銀》 《右銀》 《後銀》 《左銀》
☆ 『1→4→2→3』 : 綠
4●←--●1 1●←--●3 3●←--●2 2●←--●4 ↙ ↗ ↙ ↗ ↙ ↗ ↙ ↗ 2●--→●3 4●--→●2 1●--→●4 3●--→●1
《前綠》 《右綠》 《後綠》 《左綠》
同理,黃、藍、白其它三色面相連的情形亦同。
|
|
觀察完頂層之後,接著要將方塊『翻轉』過來,觀察底層的CP排列情形。底層的觀察方法,正好與頂層完全顛倒過來,是要以『順時針』的轉法來觀察。而翻轉底層的方式,要像開車時轉方向盤一樣,將前後面當成軸心固定,上下左右旋轉180度。因此,將底層旋轉至頂面時,各角的方位,將如下圖所示:
|
7●--→●8 ↗ ↙ 6●←--●5 3●--→●4 ↗ ↙ 2●←--●1
|
底層1號(或5號):前左(藍黃紅) 底層2號(或6號):前右(黃綠) 底層3號(或7號):後右(綠白) 底層4號(或8號):後左(白藍)
|
底層的觀察步驟仍是從角1(或角5)(藍黃紅)開始,不過,要改成以『順時針』為順序來依次旋轉,如此才能正確判斷出真正的位置排列組合情形。
底層觀察與記憶時,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左右方向的顛倒。 假設當你判斷出的情形是『底層的白色面在左手邊相連』,那就應該要記憶成:『右白』,而不是『左白』。原因很簡單,當你再次將方塊轉180度回來的時候,之前在底層所看到的左手邊,現在就變成在右手邊了。這是初學時最常犯的錯誤,一定要小心。
◆ ◆ ◆ ◆ ◆
以上,介紹完24種CP組合情形的命名方式以及觀察與記憶的方法之後,接下來就要正式針對方塊『啟始狀態』的七種類型,進行實際的CP觀察與記憶。
前面已經提過,一開始方塊類型的判斷一共有七種,每備類型都有其固定一開始的『啟始狀態』及其完成分層之後『分層定位狀態』。因此,觀察各角位置排列組合(CP)的第一步,就是將方塊擺放成『啟始狀態』,同時在腦海中自行想像,當其解完之後,將會轉換成為『分層定位狀態』,而此時各個角的位置移動的情形是如何。
以 Case Ⅰ 為例(如下圖):
|
Case Ⅰ 啟始狀態
|
|
分層定位狀態
|
|
D●───●C / / A●───●B d●───●c / / a●───●b
|
==>
R2 U' R2
|
b●───●C / / D●───●B d●───●A / / a●───●c
|
在Case Ⅰ的『啟始狀態』中,粉紅色的四個角分別為:頂層右前方的角B、右後方的角C、左後方的角D,以及底層前右的角b。而當其完成『分層定位狀態』之時,這四個角都會移到頂層來(因為完成之後的頂面就是粉紅色),其中,角B與角C的位置仍然是保持不變的,然而,角b卻會跑到原先角D的位置,角D則是移到了原先角A的位置來填補。
以逆時針的順序來看,與其它三角異色的角A會離開頂層,其位置將留給角D,接下來,逆時針轉到角B,其前後的位置不會改變,再逆時針轉到角C,其位置也不變,最後一個則是下層的角b,將跑到左後方原先角D的位置。
以逆時針旋轉的順序即為: b●←--●C ↙ ↗ D●--→●B
因此,假設在某一個 Case Ⅰ 『啟始狀態』的例子裡,我們觀察出角D是編號中的1號角(顏色:粉紅藍黃),角B是編號2號(黃綠),角C是編號4號(白藍),角b是編號3號(綠白),那麼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當此方塊完成『分層定位狀態』之後,頂層的CP位置排列,必定是『前方的黃色面相連』,也就是『前黃』的狀態。
道理很簡單,原因就是只要預先知道『分層定位狀態』時,各角位置的排列變化情形,就可以在不轉動『啟始狀態』的情形之下,很容易的做出觀察判斷了。只要熟悉方法之後多加練習,將會相當容易,只需要在數秒的時間內就可以判斷出來。
|
★ 觀察與記憶的小技巧:
七大類型『啟始狀態』與『分層定位狀態』各角相關位置與變化情形,概述如下。
Case (Ⅰ)
~ Case
(Ⅳ):四者底層都是相同的情形,翻面過來之後,都是由角c取代 角b(紅色)原本的位置,而角c的位置則被啟始狀態中,上層的紅色角所填補。 頂層與底層都各有兩個角是不會變動的,只要詳加觀察,就能發現其特性與共通點。
Case
(Ⅴ):右面直接翻轉180度(R2),規律相當簡單。 Case
(Ⅵ):角B、角b上下各自交換,角D、角d上下對調,判斷相當容易。 Case
(Ⅶ):最簡單的情形,『啟始狀態』就是『分層定位狀態』,不必經過轉換。
一開始觀察時,第一眼就要找出1號角(藍黃)在哪裡,並立即判斷其『分層定位狀態』的位置 接著就很容易依照逆(順)時針旋轉的順序,判斷出其類型。(注意:務必熟記方塊的顏色)
記憶的方法,最好與第一步驟的判斷類型(七種類型各取一個好記的名字,最好是有兩個字) 兩者同時記憶,形成六個字的組合,如:『大餅後綠右銀』、『珍珍左金前白』……等。
|
|
最後,總結一下整個『CP記憶方法』應該注意的重點事項:
|
|
★ 熟記七種類型從『啟始狀態』轉換到『分層定位狀態』時,各角排列的變化情形。
★ 熟記各角的顏色與編號,並且要能夠快速判斷出24種CP類型。
★ 注意,頂層各角的觀察順序由角1(藍黃)開始,以逆時針的旋轉方向依序觀察各角, 而底層則是以順時針的旋轉順序,且要特別小心底層方向與頂層是左右顛倒的,前後方向則不變。
|
|
<<
BACK NEXT
>>
|
(3)CO的記憶方法:(CO-Memorizing)
|
CO的記憶方法與解法,和先前的兩個步驟是分別各自獨立的。此一步驟目的很簡單,就是記住上下兩層八個角的轉向,然後再將各角轉向一一還原對齊。首先,我們當然要了解方塊各角所有的轉向排列組合情形,並加以分類,編號命名,最後再說明各種情形的記法與還原解法。
已知 2x2x2 Cube
的每層有四個角,每個角有3種不同的方向:已對齊,轉時針,逆時針,可簡寫成(0,+,-)。因此,所有的排列組合情形,就有3的4次方(3 x 3 x 3 x
3 = 81),也就是81種。
在這81種組合當中,其中有27種是該層可以直接做,該層本身就能夠獨立完成對齊轉向,佔了所有情形的三分之一。另外還有27種情形,則無法單獨完成,而會留下一個轉時針的角,需要靠另一層的配合,兩者進行正負搭配,才能順利完成對齊轉向。而剩下的27種情形,則會留下一個逆時針的角,與上述的另一層來交互配對完成CO。
因此,如果頂層是可以本身獨立完成CO的前27種組合,則底層也一定是可以自己獨立完成CO。若頂層會留下一個順時針的角,屬於未完成的組合情形,那麼下層當然也一定會相對應的留下一個逆時針的角,使得兩者才能配對完成,反之亦然。
觀察的時候,從該層的左前方(角1)開始,無論頂層或底層都一樣,以逆時針旋轉的順序,依次觀察各角的轉向順逆情況。假設:角1是逆時針,角2是順時針,角3已對齊,而角4是順時針,則此情形將可以被簡寫成:(+-0+)。
然而,本方法所採用的記憶方式,最後並不是要記下類似(+-0+)這種由四個符號所組成的模組,而是還要經過進一步的轉換模式,形成更簡化,更有意義的資訊以方便記憶。
★ 首先要介紹的是前27種情形(可以單層獨立完成)的CO記憶方法與解法:
『+++』 三正類型 (共四組)
|
『---』 三負類型 (共四組)
|
『+-』 一正一負 (共十二組)
|
『H』型 二正二負 (共兩組)
|
『T』型 二正二負 (共四組)
|
(++0+)
|
(0---)
|
|
(+-+-)
|
(--++)
|
|
|
|
|
|
記憶方式: (+3,0)
|
(-1,0)
|
|
(直H)
|
(右T)
|
3x3x3
傳統解法: OLL
26 (不推薦使用)
|
OLL
27
|
D'R'DRD'R'DR +
U' +
R'D'RDR'D'RD +
U
|
R'D'RDR'D'RD +
U' +
D'R'DRD'R'DR +
U
|
U' +
R'D'RDR'D'RD +
U2 +
D'R'DRD'R'DR +
U'
|
|
OLL
21
|
OLL
22
|
基本常用解法: RU2R'U'RU'R' + U2
|
RUR'URU2R' + U2
|
RUR'URU2R' +
U +
RU2R'U'RU'R' +
U'
|
U +
RUR'URU2R' +U' +
RU2R'U'RU'R'
|
RUR'URU2R' +
U2 +
RU2R'U'RU'R' +
U2
|
|
RU2R'U'RU +
R'U'RU'R
|
RU2R2U'R2 +
U'R2U2R + U2
|
新式進階解法:
|
(同上)
|
RUR2U'R +
U2R'U2 RU'R
|
R'UR'
U2RU2 +
R'UR2U'R'
|
UR2U'R +
U2R'U2RU'R2
|
|
R2 U2
R + U2 R2
U
|
F +
RUR'U' + RUR'U' +
F'
|
|
★ 如上表所示,『單層獨立完成CO』的各種類型解法:
▲ 第一種類型,有三個角是順時針轉向,最後第四個角則是還原,即為『+++』三正類型。 記憶方法:『+1、+2、+3或+4』。(數字是代表已還原角的位置標號,『+』號是說明剩下的三個角均為順時針轉向。)
▲ 同理,第二種『---』三負類型的記憶方法,就以『-1、-2、-3、-4』來代表。
此外,由於其它CO類型的記憶方法,都將使用兩組數字符號,如(+X,-Y)的格式來搭配,因此,前兩種類型在記憶的時候,可以在後面多補一個零,代表不必再做任何事。這樣可以有助於避免與其它的記憶類型搞混。
例如,『+3』,可以記憶為:(+3,0);而『-2』即可改為:(-2,0)。
▲ 接著,第三種類型『+-』一正一負:此類型有兩個角互為順、逆時針的轉向,另外兩個角則是還原(0)的情形,共有十二種不同的排列組合。記憶方法,就簡單的只記憶+角與-角的位置,以二維點坐標的記號:(+X,-Y)的格式來記憶即可,而不需要再花時間另行記憶剩下兩個已還原角的位置,以節省多餘而不必要的資訊。
▲ 再來『兩+兩-』的組合情形,就單純以其各自外觀形狀的長像樣子來記憶即可,如:『直H』型、『橫H』型、『右T』、『左T』、『正T』、『反T』,顧名思義,而不必再需要一一記憶四個角的+-轉向情形。(因為這實在太浪費時間了。)
△ 最後,還有第27種,也就是最後一種(0000)的情形,亦屬於此類,也就是什麼都不用做就已完成。若想套用此方法給予代號記憶的話,也可不妨記為(0,0)。
★ 請注意:上表所列的各種CO解法,除了可以將各角的轉向復原之外,還要能保證完成之後各角的相對位置仍然保持不變的位置才行,否則就萬事休矣。因此,這些解法公式是經過傳統解法重新設計改良而研發出來的最簡(最快速)解法,玩家可自行參考選用最適合自己的解法。
|
|
了解此27種情形的記憶方法之後,事實上也就已經順道一併同時瞭解其解法了。
接著,我們再來討論剩下無法單層獨立完成CO的組合情形。由於其它組合的CO解法,無法單獨完成,因此就必須借助先前的解法公式做為輔助,使用兩段式的步驟來做,頂層與底層的前後兩階段步驟順序,將一一分述如下。
|
★ 『無法單層獨立完成CO』的解法步驟:
Step 1.利用簡單的解法,將頂層的其中三個角轉向還原,只留下最後一個角是錯的順(或逆)時針轉向。 Step 2.利用簡單的解法,將底層的其中三個角轉向還原,只留下最後一個角是錯的逆(或順)時針轉向。 Step 3.將頂層與底層剩下來尚未還原的兩個角加以配對,最後再利用簡單的解法來還原。
|
|
以上所述,就是解法的『三部曲』。
首先,我們觀察到之前『+++』三正類型(以及『---』類型)的解法步驟最簡單,只需要8步,最適合利用其原理,拿來將所有無法單層獨立完成CO的組合,轉換成『三個角還原,只剩下一個角是錯誤轉向』的方法。
最後,上下兩層各有三個角還原完成,只剩下最後兩角『一上一下』、『一順一逆』的時候,又可以利用之前所提到的『+-』一正一負類型的解法來做。因此,經由這三部曲各個階段的步驟,就可以將所有類型的CO還原完成了。
最後,就來介紹各種類型的解法以及記憶的口訣。
|
舉例來說,假設經過觀察發現,頂層CO為(-+++),底層CO為(++-0)。
我們可以簡單的看出,第一步驟若將頂層(-+++)的角2、角3、角4以逆時針旋轉回來,也就是進行一次(+1,0)的公式轉換,則頂層將會變成(-000)的情形,也就是除了只剩下角1是逆時針沒有還原之外,其餘的三個角都已經還原方向了。
同理,第二步驟,就將底層(++-0)進行(+4,0)的轉換,將角1、角2、角3以逆時針旋轉,使得底層最後會形成(00+0)的情況,只剩下順時針的角3未還原。
於是,最後第三步驟,頂層已變成(-000),底層則變為(00+0),各剩下一個角未完成,因此自然就是頂層的角1,與底層的角3相互配合,完成最後的CO還原。
經過以上的觀察與推理,我們可以看出,真正需要記憶的步驟其實就只有四件事:
(1)頂層第一步驟的轉法名稱:+1 (2)頂層剩下角的位置與轉向:-1 (3)底層第二步驟的轉法名稱:+4 (4)底層剩下角的位置與轉向:+3
因此,最後我們所要記憶的就是:『頂層(+1,-1)、底層(+4,+3)』
|
|
CO觀察結果,經由這一系列的資訊歸納與轉換,最後,剩下來所必須記憶的,就剩下四個『帶有正負號的數值』,只要利用兩個點座標型態的數字與正負符號組合,就可以用來包含代表所有的各種CO組合情形。如此一來,無論是『觀察』、『記憶』以及『解法』,都變得非常簡單容易。
★ CO所有81種類型記憶與口訣圖表:
單層類型
|
記憶口訣
|
轉時針類型
|
記憶口訣
|
逆時針類型
|
記憶口訣
|
《還原型》
|
|
《基本型》
|
(0,+)
|
《基本型》
|
(0,-)
|
|
(0,0)
|
|
(0,+1) (0,+2) (0,+3) (0,+4)
|
|
(0,-1) (0,-2) (0,-3) (0,-4)
|
《+++》
|
(+,0)
|
《--》
|
(-,+)
|
《++》
|
(+,-)
|
|
(+1,0) (+2,0) (+3,0) (+4,0)
|
|
(-1,+2)=(-2,+1) (-3,+2)=(-2,+3) (-3,+4)=(-4,+3) (-1,+4)=(-4,+1)
|
|
(+1,-2)=(+2,-1) (+3,-2)=(+2,-3) (+3,-4)=(+4,-3) (+1,-4)=(+4,-1)
|
《---》
|
(-,0)
|
《--》
|
(-,+)
|
《++》
|
(+,-)
|
|
(-1,0) (-2,0) (-3,0) (-4,0)
|
|
(-1,+3)=(-3,+1) (-2,+4)=(-4,+2)
兩種解法都可以 觀察時任選其中一種記憶
|
|
(+4,-2)=(+2,-4) (+1,-3)=(+3,-1)
|
《+-》
|
(+,-)
|
《++-》
|
(+,+)
|
《--+》
|
(-,-)
|
|
前:(+1,
-2) 右:(+2,
-3) 後:(+3,
-4) 左:(+4,
-1)
|
|
(+1,+2) (+2,+3) (+3,+4) (+4,+1)
|
|
(-2,-1) (-3,-2) (-4,-3) (-1,-4)
|
《-+》
|
(-,+)
|
《++-》
|
(+,+)
|
《--+》
|
(-,-)
|
|
前:(-1,
+2) 右:(-2,
+3) 後:(-3,
+4) 左:(-4,
+1)
|
|
(+1,+3) (+2,+4) (+3,+1) (+4,+2)
|
|
(-1,-3) (-2,-4) (-3,-1) (-4,-2)
|
《+-》
|
(+,-)
|
《++-》
|
(+,+)
|
《--+》
|
(-,-)
|
|
↗:(+1,
-3) ↖:(+2,
-4) ↙:(+3,
-1) ↘:(+4,
-2)
|
|
(+1,+4) (+2,+1) (+3,+2) (+4,+3)
|
|
(-1,-2) (-2,-3) (-3,-4) (-4,-1)
|
《H型》
|
|
《++++》
|
(+++,+)
|
《----》
|
(---,-)
|
|
《直H》(H) 《橫H》(工)
|
|
(+1,+1) =(+2,+2) =(+3,+3) =(+4,+4)
|
|
(-1,-1) or ……
|
《T型》
|
|
《---+》
|
(---,+)
|
《+++-》
|
(+++,-)
|
|
《右T》(┤) 《正T》(┬) 《左T》(├) 《反T》(┴)
|
|
(-1,+1) (-2,+2) (-3,+3) (-4,+4)
|
|
(+1,-1) (+2,-2) (+3,-3) (+4,-4)
|
(上表所列的各類型觀察記憶方式,可自行挑選適合的口訣做為參考對照之用)
至此,所有的盲解『記憶』過程已經結束,整個步驟下來,在腦海中總共應該會得到五件重要的資訊,依照記憶的次序分別是:
(方塊類型,上層CP,下層CP,上層CO,下層CO)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矇上雙眼,只靠這五樣記憶的資訊,利用特殊的解法公式加以配合,來完成 2x2x2 Cube 的盲解。
<<
BACK NEXT
>>
|
2.盲解部分(Solution part)
|
(1)先解CO:
|
當閉上雙眼之後,開始進行盲解的過程,第一件事就是完成CO的對齊轉向。
由於先前在記憶的時候,CO是最後一個記憶步驟,因此,也是印象最近、最清晰的時候,一定要趁此時印象尚未之際,利用先前一眼望過的『視覺停留』印象,以最快的速度還原,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僅快完成。(一般來說,CO的記憶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只需要印象配合口訣即可念念不忘。因此,通常一觀察完CO之後,一閉眼,馬上就可以開始動手解,不需要再浪費太多的時間。)
CO的解法分成兩種,首先是各層可以獨立完成的情形,自然就無需多做考慮,直接先解頂層,再翻轉到背面解好底層即可,整個轉動步驟最多只需要花二十幾步,相當迅速。
至於無法單層獨立完成的解法順序,就是按照先前所提過的『三部曲』,第一步先解頂層的CO,總共就只有九種情形:(±1、±2、±3、±4、0),每種解法都相當簡單好記,無需再多做說明。而第二步驟與第一步驟的原理相同,只是改成翻面解底層而已,也無需多餘的介紹。
最後,第三步驟將會剩下兩個未完成的角,分別位於上下兩層,互為正負關係。因此,就必需針對兩者相對位置的情形,以及玩家個人的喜好與習慣,來決定使用哪一種解法公式。一般通常個人的偏好,會將兩個未完成的角一起移到右前方的上下相對位置,然後套用CO『+-』類型的解法來完成。(當然,之後要記得將各角的位置還原才行,不然就轉了套了。)
|
(2)上下分層:
|
這一部分應該不需要太多解釋,之前已經介紹過所有七個類型的還原解法,只要沒有中途忘記、記憶出錯、方位拿錯或是一開始誤判類型的話,此步驟實在是非常簡單,依法直接執行即可。
一般來說,這個環節不容易出錯,因為只需要記憶一件事,相當簡單。通常出錯的原因,往往都是一開始的判斷錯誤,或是方塊擺放的位置出錯,這有可能是一開始就放錯,或是在前一個步驟做完之後,沒有將方塊旋轉回原來的啟始方位所至。只要多練習就可逐漸熟悉而克服這關。
|
(3)再解CP:
|
最後一個步驟的解法,與先前所介紹的2x2x2 Cube速解方法,第三部分最後的定位(CP),兩者所用的方法完全相同,請自行參考即可。這一個部分最難的地方,應該就是方向的判定與轉動,解法公式都相當簡短好記,倒不是問題。因此,練習的過程一定要加強三度空間的方向感,必須將六個面的顏色配置,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的順序,通通都要在腦海中有一個方塊的圖案。更要了解其上下顛倒,左右互換的原則,完全記到滾瓜爛熟為止,如此方能見招拆招,天下無敵。
到此,新式 2x2x2 Cube 盲解方法,已全部介紹完畢。
<<
BACK T
O P
>>
|
3.實例操作(For Example)
|
☆ Scramble 1 : F U R U R
|
現在,我們用個簡單的例子,以上述所介紹的盲解方法,實際來操作一遍。
首先,將還原好的方塊依照『F U R U R』的步驟轉亂,形成下圖所示:
《頂層》
|
《底層》
|
|
方塊 啟始狀態
|
方塊 分層定位狀態
|
上層CP
|
下層CP
|
上層CO
|
下層C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C A●───●B d●───● / /c a●───●b
|
|
D●───● / /C b●───●A d●───● / /B a●───●c
|
|
|
|
|
|
(正面)
|
(翻面)
|
|
方塊類型: Case Ⅱ
|
|
(1423) 《右綠》
|
(1342) 《後白》
|
(+2,+3)
|
(+1,-3)
|
1.記憶: (1)Case Ⅱ:方位無需變動,直接定位成啟始狀態。 (2)CP 上層:1423(逆時針),右綠。 下層:1342(順時針),後白。 (3)CO 上層:(+2,+3) 下層:(+1,-3) 2.還原: (1)上層+2:U' + RU2R'U'RU'R' +
U' 下層+1:z2(翻轉180度,使底面朝上)+ U2 + RU2R'U'RU'R' +
z2 (+3,-3):(z' + x' + R') +
R'UR'U2RU2R'UR2U'R' + (R + x + z) (2)Case Ⅱ:U + R2U'R2 +
U' (3)右綠,後白:(U+D2) + R2UR2U2F2UF2 + U
★ 完成!很簡單吧 ^_^
☆ 轉動次數:9+8+13+5+9 = 44
|
☆ Scramble 2 : F U R U R'
《頂層》
|
《底層》
|
|
方塊 啟始狀態
|
方塊 分層定位狀態
|
上層CP
|
下層CP
|
上層CO
|
下層C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C A●───●B d●───● / /c a●───●b
|
|
D●───● / /C b●───●A d●───● / /B a●───●c
|
|
|
|
|
|
(正面)
|
(翻面)
|
|
方塊類型: Case Ⅱ
|
|
(1324) 《後藍》
|
(1423) 《前綠》
|
(+3,0)
|
(-1,+2)
|
|
(如上圖:)
1.記憶: (1)Case Ⅱ:方位無需變動,直接定位成啟始狀態。 (2)CP 上層:後藍(1324)。 下層:前綠(1423)。 (3)CO 上層:(+3,0) 下層:(-1,+2) 2.還原: (1)上層+3:RU2R'U'RU'R' +
U2 下層:z2 + R'UR'U2RU2R'UR2U'R' +
z2 (2)Case Ⅱ:U + R2U'R2 +
U' (3)後藍,前綠:U2 + R2UR2U2F2UF2 + U2
☆ 轉動次數:8+11+5+9 = "33" ONLY !!!
|